当前位置: 首页 > 免费论文下载 > 文史哲学 >
论文服务

浅议治学:治学之道需佛学禅定之静

时间:2013-04-12来源:易品网 点击:
一、治学的境界 
  一谈到治学或做学问都会提到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这三种治学境界是每一位大学问者都能有所感悟到的。但我想说的是,在这三种境界之上还有一更高的境界——“静”,是所有大学问者都必须具有的一个“普世性”?譹?訛的治学境界和精神之柱;如果没有一个恒定的“静”,那么一切也许只能是浮躁或功利;静由心生,万物归于心,心随境迁,故而心静乃是万事成功(包括做学问)之根源。 
  二、治学之道更需佛学禅定之静 
  “静”字则博大精神,意蕴深刻,因人而异;对“静”之底蕴有深刻感悟的应当归于佛学之研究即佛学上所讲的“禅定之静”?譺?訛;佛学本身应当是静学,佛学是注重对内心的修炼,对世俗的大彻大悟,对“静”的执着追求。但对当今的读书人而言,能静下心全力以赴的做学问者可谓难得,有太多的来自社会等外在功利与诱惑的干扰;对此,我不想做过多的评价和讨论,因为人毕竟是社会上的人,社会主要是由庸人构成,社会上能比如向吉林大学邓正来先生等人一心搞学术,潜心做学问的“体制外”的人能有几人?在此,我只想说的是,做学问或治学是我们个人的事,是我们兴趣和追求,如果真的想在自己的学问上有自己建树的话,必须要有一顆静心。因此,对于治学而言,治学之道更需佛学禅定之静。 
  三、治学需要无欲则刚的“冷板凳精神” 
  潜心治学的确是一件很难得的事。现实中,每个人却都有自己的烦恼和忧虑,正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譻?訛。但治学应当要学会有佛学中的禅定之静,如痴如醉地投入其中,而不可三心二意,人有时之所以会分心是因为人有太多的欲望和私心等诸多因素影响。从佛学的角度分析,人有欲望有时又无法实现而内心焦急或轻浮于世,故而佛学主张人应当无任何私心杂念,没有任何功利追求,人不过就是世间的过客,应当看破红尘,看破个人的儿女私情,以一种“清心寡欲”的心境来品味人间的“淡定”并且追求超世之境;同时佛以慈悲济世,宽容一切,让所有的人间的纷纷扰扰和无休止的争执在佛的面前成为一片云烟而过,拥有一颗豁达之心。因此,对于我们的治学尤其是读书而言,我们读书人应当向佛一样忘记世间的红尘儿女私情,摒弃自私自利之心,一心一意地深入到我们的书中,忘我的进入知识海洋之中,就如同和作者一样在思考与对话,从书中领悟到知识的真谛,这是佛学之静用于治学中的理想境界。 
  有时候,我们或许一直在思考人为何有时高兴或失意?为何有太多的困惑和纠结?为何有太多的忧虑和烦恼?其根源在于人的本性就有一种欲望感,并且不遗余力地实现自己的欲望(这里的欲望是一种广义上的追求包括善或恶的想法)。的确,人有诸多的欲望,当一个欲望实现的时候又有另个欲望亟待向往与实现,这让人活得很累而不能顺其自然的为人处世,很难做到返璞归真下的意念之中的自我。同时现实中的人也缺少一份心灵上的宁静和纯真的理想,因此有时候却放纵自己或随波逐流,追求奢华之乐。 
  四、治学的理想 
  进一步说,“无欲则刚”乃正人君子应有之德性,当今读书人应当从骨子里要有无欲则刚的本色,不为世俗所干扰,应当把自己当成古代“文人雅士”而自居(这里不是说读书人要清高而是要有一种读书的境界)或把自己当成一位渊博的学者,这样的读书人是一种为精神上的满足和知识的渴望而追求的大学问者,这样他们能潜心的搞学问。正如吉林大学邓正来先生所说的,“人生讲什么?讲气象、讲境界。人不正则无气象,无气象则无大学问。如果每个人日常生活都在偷鸡摸狗,那么也不可能做出大学问来。学术讲什么?四个字:追比先贤。不是追比你的同学,也不是追比你的老师,要追比千百年来的历代先贤。”,邓老的学术人生和个性的确是我们读书人应当学习的楷模,尤其是他用十年的时光“坐冷板”研究学术,这种“冷板凳”精神根源于耐得住寂寞和诱惑,用佛学的角度思考就是要有一种禅定之静,这种静是对对世俗功名利禄的抵制,是一种超越红尘杂念的抗衡,是一心向佛的皈依(这种一心向佛的皈依用到学术上就是对学问的渴望和心仪)。 
  注释: 
  訛“普适性’基本内涵可以用苏格拉底的一句名言来概括:“一条原则如果有某种正确性,它不应该只是在此刻正确,而应该是永远站得稳的。”邓晓芒.苏格拉底与孔子言说方式的比较[A].《大学学术讲演录》丛书编委会.中国大学学术演讲录[c].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譺?訛“禅”字是梵文“禅那”(Dhyana)音译略写,翻译成中文就是“静虑”的意思。宗密《禅源诸诠集都序》说:“悟之名慧,修之名定。定慧通称为禅那。”佛教史上通常把“禅”和“定”一起并称。禅定原本是印度各种教派普遍修习的一种活动,在佛教哲学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佛教信徒要想成佛,必须修禅,离此无门,离此无路。佛教教旨,要开发真智,必须先入禅,把思虑安静下来。好比是在打太极拳或做气功之前,要先静下思虑来。禅和智互为表里,智无禅不成,禅无智不照。他们认为佛心并非不可以言传,关键是要禅定,自证三昧,彻见自己的心性。禅定之中,便可悟出禅机,禅机有不同的相,大体上与诗道相通。本文来源于《淮北学佛网》
  • 认准易品期刊网

1、最快当天审稿 最快30天出刊

易品期刊网合作杂志社多达400家,独家内部绿色通道帮您快速发表(部分刊物可加急)! 合作期刊列表


2、100%推荐正刊 职称评审保证可用

易品期刊网所推荐刊物均为正刊,绝不推荐假刊、增刊、副刊。刊物可用于职称评审! 如何鉴别真伪期刊?

都是国家承认、正规、合法、双刊号期刊,中国期刊网:http://www.cnki.net 可查询,并全文收录。


3、八年超过1万成功案例

易品期刊网站专业从事论文发表服务8年,超过1万的成功案例! 更多成功案例


4、发表不成功100%全额退款保证

易品期刊网的成功录用率在业内一直遥遥领先,对于核心期刊的审稿严格,若未能发表,全额退款! 查看退款证明

特色服务
杂志社内部绿色审稿通道,快速发表论文
发表流程
论文发表流程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