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免费论文下载 > 文史哲学 > 民族文化 >
论文服务

民族文化论文范文 侗族古文化礼仪祭礼音乐浅析

时间:2013-06-28来源:易品网 点击:

论文摘要:侗族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艺术底蕴。本文着重从侗族礼仪祭祀的仪式和音乐方面入手展开研究,并详细的阐述了侗族的历史和民间文化,旨在向大家诠释一个真实的侗族和展示侗族丰富多彩的礼仪祭祀音乐。

关键词:侗族古文化礼仪祭祀乐

前言
  侗族古文化礼仪祭礼乐是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社会实践中沉淀下来的宗教信仰礼仪以及侗族民间音乐的结合,它蕴含着侗族古文化、侗族传统礼仪、侗族传统宗教文化、侗族民族音乐以及侗族人的精神理念。
  侗族民间音乐是侗、瑶、苗、汉等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创造的艺术结晶,它全面反映了这一民族地区的民俗生活,是研究湘黔文化和侗族文化的“活化石”。

一、侗族的分布概况及侗族历史
  (一)侗族分布概况
  侗族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人口296万(来自2000年人口普查)。聚集于湘、黔、贵三省交界的天柱、从江、黎平、玉屏、榕江、锦屏、三江、新晃、通道、龙胜等县[1]。侗族分布连成一片,政治经济的发展基本相同,风俗习惯大体一致,只是各分部之间有些差别。侗族有共同的语言,属于汉壮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侗族分南北两个方言,但差异不大彼此可通话[2]。
  (二)侗族族源历史概述
  据史书记载,侗族先民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称谓。秦称“黔中蛮”,汉称“武陵蛮”,唐称“僚”或“僚许”,宋往后则称“仡佬”“仡悦”等;直至清朝才逐渐称为“侗民”“侗家”等。古代封建统治阶级对侗族居住地居民习惯称之为“南蛮”,这是一种带有侮辱色彩的称谓。侗族自家人一般以“仡伶”自称,“侗家”、“峒人”则是外族对侗族的称谓。

二、侗族古文化
  (一)侗族古文化概述
  侗族古文化实际上是侗族的民间传统文化,它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和发展源泉,包括民族历史、民族宗教文化、民间音乐、民间艺术建筑等诸多方面,还包括侗族民间故事、民间传说等。其中以侗族民间音乐和侗族民间艺术建筑最为突出。侗族民间音乐主要包括侗族的代表性音乐形式“侗族大歌”以及侗族的礼俗、祭祀方面的侗族民间音乐歌曲。侗族艺术建筑主要是指侗族的鼓楼和风雨桥,他们是侗族古文化的瑰宝,是侗家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线。
  (二)侗族古文化之典范——侗族大歌
  说到侗族,说到侗族音乐人们很容易就会联想到侗族大歌,可以想象侗族大歌在侗族文化体系以及在侗族音乐艺术中的地位。
  侗族大歌的名称来源于古老的侗语“嘎玛(gama)”和“嘎老(galao)”。在侗语中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刚好反过来理解:“嘎”为歌的意思,“玛”和“老”即是大之意,所以谓之为“大歌”。大歌的演唱形式为合唱,一般要三五个人以上组成的合唱团队来演唱,但在逢年过节或者大的民族喜庆日子时合唱团队多则多达上百人乃至上千上万人之众,如此宏大之场面,“大歌”之称谓当之无愧。但大歌的含义不仅仅指场面之宏大,从广义上讲所有侗族民间多声部合唱曲都属于侗族大歌。
  (三)侗族古文化之宝——鼓楼和风雨桥
  1.鼓楼:到过侗寨的人,会被一座像杉树一样耸立的木楼建筑所折服,也会情不自禁的对一座横立于河上的美丽木桥发出赞美之情。这就是侗寨的物质文化遗产鼓楼和风雨桥。说到鼓楼,在侗家人心里面积攒了太多的感情,因为鼓楼是侗家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俗话说“有寨必有鼓楼”,鼓楼是侗族村寨的标志,是侗族人民休闲、娱乐、议事、集会的活动场所,更是侗族建筑艺术的结晶。
  2.风雨桥:侗族人喜欢依着河安家,跨水而居,所以在侗寨会看到另外一种独特建筑“风雨桥”。风雨桥和鼓楼一样,也是侗寨必不可少的建筑。风雨桥建立在河上,桥基本用木建造,桥上还建有廊和亭子,这样建造即可行人又可避雨,所以谓之为“风雨桥”。侗家人信奉神,相信有神灵存在,所以侗寨的很多风雨桥上都供奉着象征丰收和平安的神像。逢年过节,侗民们都会组织在风雨桥上举行祭祀活动,以祈求明年丰收和全家幸福平安。

三、侗族礼仪祭礼乐
  (一)侗族礼仪、祭礼分类
  侗族被称为“礼仪之邦”,侗族礼仪分为节日礼仪、待客礼仪等,礼节礼数之多为我国少数民族之最;祭礼俗称“祭祀”,是一个民族的宗教民俗行为。在侗族,礼仪与祭祀两者具有共通性,没有太大的区别,所以两者按性质大体可分为待客礼仪、民歌风俗、宗教祭祀习俗等三大类。这三大类构成了侗族的传统宗教礼仪体系。
  1.在待客礼仪方面,侗家人讲究的是热情、周到,无论你是远道而来的游客还是途径过往的商旅,侗族人都会热情的邀请你到家中歇息、喝茶,如果志趣相投还会留你在寨中久居,义结兄弟。
  2.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所以在民歌风俗方面,侗族的习俗歌分为开路歌、拦路歌、赞歌、酒歌、哭歌等。开路和拦路歌是侗家男女结婚时唱的歌,男方去女方村寨接新娘,女方村寨的人就会在村寨门口手拉着手设障碍物,用歌声唱出“拦路”的理由,男方就必须以歌声回应,称之“开路”。而另外一种情况叫“吃相思”,就是指每逢节日时,村寨间的歌对互相来往以增强年轻人的交往。赞歌和酒歌都是在宴席上唱的歌,两者的区别是酒歌是款待客人时唱的,俗称“嘎靠”;而赞歌是到外寨作客时唱的,主要是赞颂人或鼓楼和风雨桥。哭歌是办丧事时的吊唁歌,属于祭祀乐音乐范畴。
  3.宗教祭祀习俗,是一个民族的宗教行为,主要是指逢年过节的盛大祭祀活动。侗族是个有几千年历史的古老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侗族形成了自己多样化的宗教文化,在信仰本民族的宗教基础上兼容了佛教和道教的宗教思想,所以在侗族的村寨里随处可以看到佛、道两教神灵被供奉着。侗族本民族的信仰主要以信祖母神“萨岁”为主,此外还有泛神论和各种图腾崇拜。
  (1)“萨岁”是侗族人民心中的女神,传说她主宰侗族的一切,所以她在侗族人心中占据无比崇高的地位。每个侗寨都建有供奉“萨神”的萨坛,建立萨坛是侗寨的头等大事,所以在建坛之后都得举行隆重的安殿仪式,全寨人民都得在萨坛前跳踩歌堂,唱“萨岁之歌”;且在每年正月和二月的初一,侗族男女老少都会集中一起举行“祭萨”活动,来祈求幸福安康、风调雨顺。
  (2)“泛神论”和“图腾崇拜”,侗族“泛神论”的存在是由侗族的社会生产力低下、经济发展缓慢等因素决定的。“泛神论”信仰是指人们相信天有天神,地有地神,天地间的事由各种神灵分别掌管的,他们各司其职、但又互相联系,共同控制着天地,主宰着人的命运;所谓“图腾崇拜”就是指对物体和动物的形象崇拜,按照它们所代表的意思把它们刻画成一种神灵形象。侗族的图腾形象主要有太阳、伞等。在侗族的图腾寓意里面她们都象征着“萨”:太阳普照大地给天地带来温暖所以被意为天上的“萨”;伞同“萨”谐音,有保护伞的意思。
  (二)侗族民间祭祀乐的分类
  侗族民间祭祀乐是侗族音乐中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侗族民族宗教信仰文化和民族音乐相结合的产物。侗族民间祭祀乐按类别可以分为三大类:“耶”、“款”、“祭祀歌”。
  1.“耶”是集歌、乐、舞为一体的一种侗族民族歌舞,它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包括宗教祭祀、婚嫁、民族娱乐、民间劳动等方面。“耶”的演唱场合有很多,一般逢年过节或村寨重大节日时演唱,也会在日常的生活中演唱,例如村寨修了桥或者哪家建了新房侗民们都会聚集在一起奏唱耶歌。歌曲的内容主要是表达侗民们对上天恩赐的感谢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祈求萨岁、冥神、灶神、天神等保护侗寨和谐稳定,保佑侗民平安幸福。耶歌的演唱形式主要是歌对与歌对间或男女间的对唱比赛,一般在歌堂进行。
  祭祀“耶”词体结构比较严谨,歌词内容、结构相对固定,句式多为四句或八句,每句字数为单数,常见的为七言和长句歌。
  2.“款”——按照严格意义来说属于“耶”中的一种,是在“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是吟诵词和白话歌的总称。包括侗族祭祀、婚嫁、娱乐、文化、集会交流等各方面的念诵词和白话歌。祭祀“款”的音乐风格与别的民族祭祀音乐不同,她是属于完全不带旋律的音乐说唱形式,只具有特殊的音调和节奏。侗族的巫歌、祭词基本上都是此类形式,这是最原始的侗族祭祀音乐形式。
  3、祭祀歌是指除“祭萨”外所有祭祀仪式上的歌曲。一般分为请神歌、酬神歌、娱神歌、送神歌四种,演唱者都为巫师或鬼师,在侗族巫师和鬼师有很高的地位,因为他们被意为神灵的化身,是与神灵沟通的桥梁。
  祭祀歌跟“款”一样,旋律性不强,但又要比“款”强些,属吟诵性音乐,结构灵活多变。祭祀歌的曲调分为词曲固定搭配和词曲非固定搭配两种。侗族祭祀歌中的娱神歌、酬神歌等属于词曲固定搭配,曲体为分节歌形式乐段变唱曲结构,为二句式单乐段,演唱时配以“法铃”(铜摇铃)伴唱。调式以羽调为主,中间穿插有宫调式,律动均分,节奏不慢不急,以节奏型“XXXX·”为主。
  谱例1:《大冥香》[4](告解歌节选)
  (三)侗族祭祀乐的祭祀仪式及仪式音乐
  1.祭萨,是侗族规模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祭祀活动,“萨”在侗语中称为“萨妈”、“萨岁”、“萨天巴”等。“萨岁”是侗族人最崇敬的祖母神,是侗族的最高神灵。所以侗族人希望通过对“萨岁”的祭拜,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祈求人丁兴旺、家庭和睦。“萨岁”在侗族拥有如此高的地位,它的祭祀仪式是侗家所以祭祀仪式中最隆重的,也是最多见的。日常祭萨即是每月初一或十五侗民们自发的带着香纸、油茶来到萨坛前祭拜,唱祭萨歌,祈求平安,久婚不孕的妇女在家婆或女巫师的陪同下在萨坛前祈求早生贵子;节日祭萨则是在逢年过节或村寨重大喜庆日子,全寨人或邀请附近村寨寨民一起举行盛大的祭萨活动。这样既可达到祭萨的目的又可加深侗民间和村寨间的感情,增强民族团结。
  2.佛教祭祀,侗族崇尚多神论,所以在侗族宗教信仰中,除了对萨神的主体崇拜,还存在着对佛教的崇拜。侗族佛教活动一般在寺庙进行,分为两种,一种为和尚或尼姑的科仪活动;另外一种是有众多信徒参与的法会活动。每年的农历九月十九都会举行“观音会”,法师们又念又唱,有时还吹箫、海角,非常热闹。
  3.祭丧仪式祭丧仪式是侗族祭祀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为“开路”和“守灵”两部分。在“开路”仪式中,最主要的是请佛和踩灯。“请佛”是丧祀仪式的序曲,意为“邀请普天诸佛来证明”。“请佛”由主坛先生主持,音乐为多曲联套,首先由打击乐合奏为开始第一段,曰《长行头》,随后是《安龙神》、《三贩依》、《小八句》等。踩灯”则是为女性逝者设立,晚上由主持先生绕着点了灯的棺材踏歌行走。踩灯的音乐丰富多彩,由多首歌曲及器乐套曲组成,其中《踩灯调》为核心唱段,曲风凄惨,在演奏中营造出一种阴深、悲切的气氛。
  “守灵”——守灵需要唱“孝歌”,所谓孝歌其实就是晚上在灵堂上由歌师唱逗大家发笑的歌,让大家快乐送故人。歌曲体裁没有限制,但叙述风格诙谐幽默,意在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以排解夜晚守灵大家的寂寞。

结束语
  侗族是我国多民族家庭中的一员,是我国少数民族中最古老且最具传统文化底蕴的民族之一。侗族不仅被人们称之为“礼仪之邦”,而且被冠以“诗的家乡,歌的海洋”之美誉。侗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鼓楼、风雨桥便是其文化精髓;侗族大歌更是其杰出代表,她的发现结束了我国没有多声部合唱音乐的历史。

参考文献:
  [1]石若屏.浅谈侗族的族源与迁徙[J].发表于  贵州民族研究,1984,(04).
  [2]黄妙秋.广西侗族民间祭祀音乐之音乐学分析[J].发表于  广西艺术学院学报.2007,(05).
  作者简介:杨鉴(1971,5--),男,侗族,湖南怀化人,出生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民族声乐、民族民间音乐。

  • 认准易品期刊网

1、最快当天审稿 最快30天出刊

易品期刊网合作杂志社多达400家,独家内部绿色通道帮您快速发表(部分刊物可加急)! 合作期刊列表


2、100%推荐正刊 职称评审保证可用

易品期刊网所推荐刊物均为正刊,绝不推荐假刊、增刊、副刊。刊物可用于职称评审! 如何鉴别真伪期刊?

都是国家承认、正规、合法、双刊号期刊,中国期刊网:http://www.cnki.net 可查询,并全文收录。


3、八年超过1万成功案例

易品期刊网站专业从事论文发表服务8年,超过1万的成功案例! 更多成功案例


4、发表不成功100%全额退款保证

易品期刊网的成功录用率在业内一直遥遥领先,对于核心期刊的审稿严格,若未能发表,全额退款! 查看退款证明

特色服务
杂志社内部绿色审稿通道,快速发表论文
栏目分类
发表流程
论文发表流程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