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多年来,民族文化的传承大多依赖于民族群体自发的教育活动,例如民族节日、民族习俗、民族宗教活动等。这种原生态的、内生的教育活动在民族文化传承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使少数民族儿童适应了本地区的文化生活,同时也实现了民族文化的延续和传承。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在多元文化相互碰撞的今天,在主流文化的巨大冲击之下,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面临着巨大的威胁。只依靠少数民族自发地传承活动是不够的,同时还需要专门化的学校教育来完成。当前,学校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民族学校是少数民族儿童社会化的主要场所,本文主要探讨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学校教育和传承民族文化的关系。
关键词:民族学校;民族文化;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7-0171-03
一、民族学校传承民族文化过程中存在的困扰
1.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内容未添加到学校课程中。“课程是人类文化的精华,是人类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课程设置对学校教学非常重要,学校教育的文化传承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
目前我国各学校的课程设置情况,反映主流文化的国家课程在总课程中所占的比例为88%~90%,而主要反映民族性的、地方性的文化知识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占总课程的比例为10%~12%。[2]在现实的学校教学当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比如学校的硬件设施、教师的知识构成、面临的升学压力等致使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很多学校都没有开设反映民族文化的地方知识课程。在中学阶段,特别是高中阶段,学校尽量压缩非高考科目的教学时间,甚至将会考科目都压缩到极少的课时,至于民族课程、地方文化课程更是形同虚设。
在一些相对发达的民族地区,由于升学压力相对较小,有些学校会开设部分民族文化课程,但是很少按照新课程标准进行。少数民族文化课程更多的是被考试课程所取代,主要放在选修课中来完成。所以只是在形式上具备了传承少数民族文化课程的特征,但不能完成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现实需要。
2.课外活动内容单一,未为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创造条件、搭建舞台。把学生放在广阔的背景下实施素质教育,通过开展丰富多彩、蓬勃向上的课外活动,使各类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喜欢并擅长的领域,在快乐成长中全面提高素质。通过丰富的民族文化传承实践和课外活动来完成文化传承内容,这是许多教育者的共同愿望。将文化传承的两种方式(直接方式、间接方式)相结合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在很多民族学校的实践活动中,更多提倡的是和现实生活接轨的课外活动内容,忽视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内容。如很多民族中学会定期举办艺术节、电影节、文化节、体育节等校园系列文化活动,但在活动里面,很少涉及少数民族文化内容。体育节时会开展篮球赛、足球赛,但不会开展一些特色的少数民族运动项目;文化节会组织管乐团表演,但很多学校却从根本上放弃了少数民族地区丰富的文化内容,民族音乐、民族歌曲根本没有纳入活动内容之中。过多地强调强势主流文化的价值取向,使得本就处于弱势的少数民族文化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面临着被同化的风险。
3.长效的民族文化传承机制尚未确立。文化的传承机制是指文化运作的内在规律和方式。每个民族在其产生之后都会自发地产生传承本民族文化传统的教育形式,有的是和宗教联系在一起,有的是和风俗习惯联系在一起。这些传承方式都是源于本民族的生产生活实际,符合本民族的文化生态环境,属于最初的、原生态的传承机制。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进行,教育作为一个单独的领域开始从生产生活中分离出来,学校教育逐渐成为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当前,所有的国家都无一例外地将民族文化传承的重任交到学校教育当中。以学校教育为中心建立民族文化传承的长效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很多民族中学都在开发民族文化校本教材或者依托学校大型活动或常规活动开展民族传统文化教育。这些活动开展之初受到了学校领导的重视,教师和学生也报以极大的热情。然而,从现实状况来看,这些文化教育活动的延续与发展不容乐观,许多学校现在已放弃使用民族文化的校本教材,各种民族传统文化活动也被忽略,主要原因在于考试升学的压力。民族传统文化游离于学校体系之外,虽然学校管理者和大部分教师对学校开展民族传统文化教育表示赞同,但观念上的认同不等于实践中遵循这样的价值取向。与管理者和教师“热情支持”相反的是,在实际教育活动中,民族传统文化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学校所开展的民族传统文化活动大多“昙花一现”,学校也缺乏相应的制度保证这些活动长期有效地实施。
4.忽视民族文化传承教育的师资培训。教师的专业化大概可以划分为职前、实习、职中三个不同的阶段。就职前培训而言,目前民族中学的教师主要由民族院校或者综合大学的民族班来完成。从各个学校的培训课程设置来看,普遍重视各个具体学科的教学,而体现民族文化类的课程几乎没有,根本不存在系列课程。同时,无论师范大学还是综合大学里的教育学院,都处在经济发达的中心地区,教师对民族地区的实际缺乏了解,培训的内容稍显理论性过强,不符合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学实际。因此,民族文化传承教育的职前培训就无法得到时间上和质量上的保证。
就职中培训而言,主要是由各个地区的教师进修学校来完成。无论在民族聚集区还是散居区,少数民族学校在当地的学校总数中都是少数。教师进修学校在指定教学培训计划时,很少会将民族文化传承的内容放入培训内容之中。在加之各种考试评比的压力,致使民族中学的教师无法准确掌握和了解民族文化传承教育的知识和教育方法。民族文化传承教育的职后培训是否能搞好是民族文化传承教育的重要环节。现实当中,此环节迫切需要加强。
二、民族学校促进民族文化传承的思考
1.立足本校实际,加强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开发。地方课程是不同地方根据特定地域或社区社会发展及其对学生发展的特殊要求,以及特定的课程资源设计的课程。[3]校本课程则是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而言的课程形式,是学校自主决定的课程计划或方案。我国的教育政策规定:少数民族地区课程设置是国家课程+民族语言课程。政策规定的重点在于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字的学习,以学习民族文字和民族语言作为载体来传承少数民族文化。随着民族地区教学实际的不断变化,这种模式也需要加以改变。需要将民族文化的课程加入课程设置当中,应该在语言课程之外增加民族文化课程的比例,进而形成新的课程模式:国家课程+民族地区地方课程+校本课程。通过这种模式的改变,将课程扩展到整个少数民族文化的范围之内,包括民族的语言文字、文学、历史、地理、艺术、生产生活、科学、民风习俗等。[4]通过构建多元的民族特色的地方、校本课程体系(如选修课、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等)使得少数民族文化内容加入到教学当中,多元文化的融合、多元活动的承载,调动一切积极性。需要指出的是,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庞大系统的工程,它需要教育管理部门、教育科研部门及教师在内的多种人员的参与,同时还要考虑各地的实际情况,在实施过程中逐渐完善。
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相结合。民族学校是多元文化相互交流、碰撞的场所。既存在着优秀的外来文化,同事也有社会主体文化,另一方面还存在少数民族的文化。如前所述,主要反映主流文化的国家课程在总课程中所占的比例为88%~90%,而主要反映民族性的、地方性的文化知识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在总课程的比例仅为10%~12%。[5]因此,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仅仅靠学校教育难以完成的,必须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结合起来,比如一些家传技艺、民族歌曲、民族舞蹈等。学校若是必要也可讲学生家长邀请入课堂之中,是学生和家庭成员形成良性的互动,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同时,在民族文化的传承方面,民族学校还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组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组织学生去民族博物馆,让学生参与民族文化的讲座等。这样不仅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同时也可以使学校教育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促进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强化了家庭和社区的教育功能,提升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的水平。
3.培养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传承的主动性。任何一种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都不是消极、被动等待的结果,需要文化主体积极主动地加以完善、创新,增强文化本身的现代性和适应性,只有如此少数民族文化才能愈久弥新,被广大群众所接受和认可。正如某些学者所认为的那样:民族文化传承从本质上来说是“文化与主体的有机结合,是文化的生产和再生产,是对人的教育和再教育”[6],“文化传承不是简单的文化元素传递,而是按照文化适应的规律和要求作有机的排列组合,为新的社会秩序的建构作必要的文化要素积累。”[7]因此必须提升文化主题对该民族文化的创造更新能力。学校作为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场所,对人的思维形成起着非常大的作用。作为民族教育,一定要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能力和文化创新精神,使其对本民族的文化充满好奇和信心,热爱本民族文化,只有将传承民族文化作为内心的潜在需求时,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才具有源源不绝的动力和源泉。
4.加强民族中学的师资培训。教科文组织《1998年世界教育报告——教师和变革世界中的教学工作》中指出:“大多数国家的师范教育虽然仍把重点放在教师的前期培养上,教师的在职培训或进修在最近30年显得日益重要。某些国家在使用‘继续教育’一词。人们逐渐认识到,教学同其他职业一样,是一种‘学习’的职业,从业者在职业生涯中自始至终都要有机会定期更新和补充他们的知识、技巧和能力。”[8]因此,教师的在职培训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教师专业化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教师培训机构与民族学校相互脱节。前者不了解民族教育的基层情况,所提出的理论多为意识流的堆积;后者埋头于具体教育教学工作,无暇对已有的教学经验和成绩加以梳理和总结,因此迫切需要民族教育的理论作为指导。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加强两者的沟通和合作,理论工作者到田野了解情况,民族教师从对方获得理论指导,引入多元文化教育观念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
参考文献:
[1]哈经雄,滕星.民族教育学通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36.
[2][4][5]王鉴.我国民族地区地方课程开发研究[J].教育研究,2006,(4).
[3]宝乐日.地方课程——少数民族地区实施多元文化教育的载体[J].民族教育研究,2006,(2).
[6][7]赵世林.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沦纲[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19-20
[8]顾怜沉,周卫.走向21世纪的教师教育[J].教育发展研究,1999,(6)
1、最快当天审稿 最快30天出刊
易品期刊网合作杂志社多达400家,独家内部绿色通道帮您快速发表(部分刊物可加急)! 合作期刊列表
2、100%推荐正刊 职称评审保证可用
易品期刊网所推荐刊物均为正刊,绝不推荐假刊、增刊、副刊。刊物可用于职称评审! 如何鉴别真伪期刊?
都是国家承认、正规、合法、双刊号期刊,中国期刊网:http://www.cnki.net 可查询,并全文收录。
3、八年超过1万成功案例
易品期刊网站专业从事论文发表服务8年,超过1万的成功案例! 更多成功案例
4、发表不成功100%全额退款保证
易品期刊网的成功录用率在业内一直遥遥领先,对于核心期刊的审稿严格,若未能发表,全额退款! 查看退款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