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免费论文下载 > 艺术学 >
论文服务

浅谈如何诠释肖邦练习曲中的音乐审美内涵

时间:2013-07-05来源:易品网 点击:

论文摘要:肖邦所作的二十七首钢琴练习曲,打破以往钢琴练习曲单纯注重培养和提高演奏技巧为目的旧模式,是技巧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开创了音乐会练习曲的新体裁。本文仅以作品25之5为例,从把我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的角度,来诠释肖邦练习曲的音乐审美内涵,以期给演奏者带来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肖邦练习曲音乐内涵
  肖邦一生所作的二十七首钢琴练习曲,打破以往钢琴练习曲单纯注重训练和提高演奏技巧为目的的旧模式,将练习曲的技巧性与艺术性、音乐性完美的结合,开创了音乐会练习曲的新体裁。本文所分析的这首作品虽不及《革命》、《冬风》的华丽技巧与激情为大家所熟知,但此曲在不同的触键之下,音色的变化处理,以及更多的对情绪基调的把握上,仍是能以小见大,非常值得去考究的。无论是在手指技巧的练习上,还是对浪漫派音乐内涵的诠释,都应使教与学更富于深层次的意义。

一、从创作背景把握音乐内涵
  作品25之5创作于1832年至1834年间,在此期间,肖邦创作了练习曲作品25中的第四、五、六和第八、九、十等六首作品。此时期是肖邦在德国得知祖国波兰被俄国人占领,几近绝望之下,辗转来到巴黎求学的最初岁月。在这段不太稳定的时光当中,一方面肖邦富于想象的演奏和文雅高贵的气质得到了巴黎评论界的肯定,然而另一方面,沦为亡国奴,寄人篱下的愤怒和压抑都只能深深地藏在表面的彬彬有礼和沉默寡言中。在异乡肖邦遇到了同是流亡巴黎的波兰难民,并成为波兰文学社的一员,由此与祖国的艺术,政治动向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他的作品中随时都能听到激进高昂,铿锵有力的爱国之音。

二、从作品本体分析及演奏上把握音乐内涵
  在肖邦的练习曲当中,旋律线条离开和返回的手法屡见不鲜。但同时在同一作品中,居于第二层次的另一结构原则的运用则更多见一些。通常是为了表现某一种技巧,针对性的解决某一技术技巧问题,而选择一个小的动机,或固定一种节奏型,通过一系列的和声和调性的不断变化加以运用。上述的两种特征在这首作品25之5中得到了证实。作曲家在第一部分和再现部分运用了同一动机,固定节奏型加以音型上的多种变化,以此满足练习的目的。在中段采用离开的手法,利用共有的属和弦转调到主调e小调的同主音大调——E大调上。再现段又返回到主调上。此时的重复不完全是为了之前的再现,而是为了一个出其不意但又刻意安排的尾声,这种在小调与大调之间的游移,为调式色彩增添了明暗度的对比,更带给全曲在情绪基调上的变化。
  在演奏上,处处都体现着变化,流露出作者的内心情感。在第一乐段中,出彩的是结束前三个小节的处理,带和弦倚音的超八度远距离跳跃,本身对于演奏就是一大挑战,主要解决的是如何准确的演奏,那么在练习时需要我们“眼到”,即快速的盯准琴键位置,让手腕带着手指移动,从而准确的弹奏出此种大跳的技巧。其次,从乐曲结构的前后关系上,我们需要分析。第一部分的终止显然是没有结束的,停留在e小调的属和弦上,即B、#D、#F三个音上,细想之下我们会发现,这是作曲家的巧妙安排:通过从e小调到其同主音大调——E大调的转调,利用两个调共有的属和弦作为连接,完成了对第一部分的收束,同时又开启了中部的旋律。
  作品中部无论是主旋律的音乐线条,右手的伴奏织体,还是情绪基调都完全不同于前。左手承担了中部主题的演奏,一进入就给人焕然一新之感。在低音部分以左手徐徐奏出宽广,舒缓的主题旋律。同样是以每一次出现时的细腻变化贯穿始终,如第二次的出现加入了装饰音,演奏的时候不妨多些留意,稍作强调。
  再现部的演奏,尤其要指出的是对于最后十七个小节的处理。这部分是全曲的点睛之笔。不要因为技巧上的简单而忽视,而应将它视为全曲的高潮部分来加以演释。这首作品的技术难点在于如何在保证极高的准确性的同时,又能轻柔地奏出连续不断的旋律线条,平静而流畅的演奏,甚至让听者觉察不到跨越三个八度音域的丰富变化和宏伟的和声效果。

三、从把握的浪漫主义风格的角度解读作品的音乐审美内涵
  在肖邦的众多钢琴作品中,作为浪漫主义的代表,有很多他的作品可以被奉为浪漫主义风格的典型。把握浪漫主义风格则是解释肖邦作品审美内涵的关键所在。19世纪,浪漫主义主导了欧洲文学艺术的潮流。历史风云的复杂变幻所造就的浪漫主义风格和波兰民族主义进步文艺思想对肖邦的创作风格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
  其一,浪漫主义风格最主要的艺术特点在于,“强调个人主观情感的表现”[1]。作曲家在其作品中所要着力表现的是个人命运反射到内心的情感写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的直观感受。我们经常会将肖邦的作品冠以“悲情”的标签,究其原因,和肖邦所处的时代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1830年的华沙起义,全民族的反抗呼声,激烈澎湃的革命热情无不深深的感染着离乡背井的肖邦。对侵略者的愤慨,对革命者的钦佩,对祖国的眷恋,对亲人的思念都是作曲家源源不绝的创作灵感。天生的忧郁情怀的释放,大自然美好事物的向往憧憬,爱情中的酸甜苦辣,故乡生活的简单纯朴,巴黎上流社会的奢华迷离……浪漫主义思潮的冲击与感染,祖国沦亡的民族情感创伤,个人境遇的漂泊变迁都给作曲家的心灵和精神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弥漫在每首作品中,同时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作曲家内心一丝一毫的情感轨迹。而最重要的是,所有的这些感受都是最真实的,最真诚的。肖邦本人是最反感浪漫主义当中那些“矫揉造作”,“无病呻吟”,“标新立异”的东西,淳朴与真诚是他一生所追求的,在他的作品中也始终贯穿着这种品质。
  其二,自如地运用民族民间音乐艺术内容形式来表现作曲家个人的浪漫主义情感。肖邦成长的时代,波兰已经形成了成熟的民族文艺风格和思想体系。这对肖邦的艺术创作方向具有很深厚的决定性影响。波罗乃兹舞曲,玛祖卡舞曲,极具感染力的铿锵节奏,散发着强烈的波兰民族民间音乐特点,肖邦很自然的运用了这些民族音乐元素到他的作品中,突出了鲜明的斯拉夫民族民间音乐风格。而这种将本民族民间音乐艺术融入浪漫主义风格的创举,也正是肖邦的钢琴作品之所以能成为欧洲浪漫主义主流音乐的重要原因。因此,把握作曲家的此种创作风格则是解读和突破技巧性与音乐性并重的钢琴练习曲的精要所在。
  其三,之所以被称为是钢琴练习曲史上的革命,其突破与创新在于一改之前传统练习曲单一不变的手指练习,在演奏华丽高难的技巧同时,更多的去体会肖邦作品中旋律性内涵,其表现方式在于旋律的抒情性是透过宣叙与吟唱,以及伴奏织体的自由装饰,二者浑然一体的结合来实现。不要只看到旋律的轻巧、舒缓就单纯以为这仅仅是首貌似轻松诙谐,柔弱温婉的小品。不妨多思考一下,作曲家缘何将旋律放在同主音小调—大调—小调之间来转换,忧郁黯淡的小调性色彩与明亮生动的大调性色彩的对比,以及主题呈示、再现部分跳跃的主题动机和中段发展部长线条朗诵性乐句的表现形式上的对比,那么,当作品的尾声部分,那浓烈而有力的带倚音的连续八度响起的时候,如悲歌一般,“笑中有泪”,虽略带哀伤,却不消极,又令人充满了期待和希望,贯穿于整首作品中大小调之间完美切换之间的浪漫主义的情绪基调应该更相宜于这首作品。

参考文献:
  [1]但昭义.浅论肖邦音乐风格——为纪念伟大的波兰作曲家肖邦诞辰200周年而作[J].发表于音乐探索杂志,2011,(01).
  作者简介:万爽(1979,10--),四川成都人,现工作单位: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职称:讲师。研究方向:钢琴演奏与教学,本论文已发表于《音乐时空》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本文链接。

  • 认准易品期刊网

1、最快当天审稿 最快30天出刊

易品期刊网合作杂志社多达400家,独家内部绿色通道帮您快速发表(部分刊物可加急)! 合作期刊列表


2、100%推荐正刊 职称评审保证可用

易品期刊网所推荐刊物均为正刊,绝不推荐假刊、增刊、副刊。刊物可用于职称评审! 如何鉴别真伪期刊?

都是国家承认、正规、合法、双刊号期刊,中国期刊网:http://www.cnki.net 可查询,并全文收录。


3、八年超过1万成功案例

易品期刊网站专业从事论文发表服务8年,超过1万的成功案例! 更多成功案例


4、发表不成功100%全额退款保证

易品期刊网的成功录用率在业内一直遥遥领先,对于核心期刊的审稿严格,若未能发表,全额退款! 查看退款证明

特色服务
杂志社内部绿色审稿通道,快速发表论文
发表流程
论文发表流程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