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免费论文下载 > 其它 >
论文服务

纪念河北梆子艺术家梁蕊兰百岁诞辰甄光俊

时间:2010-12-03来源:易品网 点击:

 

绝技一身 桃李满门——纪念河北梆子艺术家梁蕊兰百岁诞辰甄光俊
 (天津市艺术研究所 371000)
梨园世家梁蕊兰祖籍河北省容城县,清宣统二年(1910)四月,降生在吉林城里一家戏园子的后台。她的生父郭同路曾经坐科于雄县小吉利科班,学演梆子老生,出科后赴关外,一直在东北各地演戏;母亲翠灵芝是郭同路的同班女演员。郭同路为了谋生存,终年忙碌于舞台演出,疲劳过度,肝脏得了病。他无钱诊治,而且仍旧登台演戏,挣钱养家,导致病情恶化,病殁在吉林城里的艺人下处。当时他唯一的女儿刚刚出世一个月。郭同路的妻子翠灵芝,早年从师梆子名演员一条鱼。出师后流入东北搭班,以花旦应工,兼演青衣。丈夫病死,孩子才出满月,孤儿寡母远离家乡,手头又没有积蓄,生活之艰难可想而知。
不久,翠灵芝辞班携带幼女回到关里,在师兄的帮助下,搭入天津东天仙戏班,应二路旦角。半年后她经媒人说合,改嫁以开小鞋店为业的梁永锡为妻。她的幼女也随同来到继父家,易姓为梁,初名学儒,后改瑞君,最后定名蕊兰。梁永锡对这个继女十分疼爱。那个时代,女孩子上学念书的还不多。瑞君长到6岁的时候,父亲就花钱供她进了私塾念书,一连学了三年。梁蕊兰对继父充满了感念之情。立志学戏梁蕊兰自小不离母亲左右,受周围环境的熏陶,逐渐喜爱上了戏曲艺术。从她刚记事的时候起母亲就教她唱戏,后来她虽然进了私塾,放学回家还要学一会儿戏。翠灵芝在女儿9岁那年到静海县境内演出。
有一天演《三娘教子》,她决定让女儿扮演戏里的薛倚哥。这个娃娃生虽然是个配角,却有唱、有念、有表演动作,对于一个只有9岁的孩子来说,戏可不算轻。蕊兰此前看别人演过,母亲又教了她几遍,母女俩同一台上扮演母子,女儿演得松弛、完整,一句台词没忘记,一句唱腔也没跑调,观众夸这孩子小小年纪不怯阵,母亲自然很高兴。梁永锡本来就是个梆子迷,娶了个唱梆子的妻子,女儿又学会了唱戏,他心里很得意。他看女儿聪明伶俐,从小就耳音好,也有摹仿能力,是块唱戏的料。和妻子一商议,都觉得不如让她弃学从艺。女儿也巴不得唱戏。于是,夫妻决定不再让女儿上私塾,而是花钱请人教她学戏。和翠灵芝同班的男旦角演员金香翠,会得戏多,见识广,又有课徒传艺的经验。还有一位琴师王光明,精通音律,熟悉各家各派的演唱优长,一些传统唱腔经过他的修饰、加工,曲调就会变得更加流畅,韵味更加醇厚。翠灵芝、梁永锡选中了这两位前辈艺人,聘请他们为女儿教唱、说戏,学演梆子青衣。这两位师父对年仅9岁的小徒弟要求相当严格,一段唱不学扎实绝不教下段,学会了的东西要是再忘了,就得打板子。梁蕊兰有这两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传授,又因为她有3年私塾的底子,接受能力强,领会得快,她那聪敏的天资,在艺术殿堂里得以自由发挥,长进非常快。只两年的功夫,她已学会《三娘教子》《忠孝牌》《算粮登殿》《蝴蝶杯》等大、小戏十几出。而且,她不光学会了旦角的唱、念、做,连这些戏里的老生角色她也都能演。当年,群众喜欢看童伶演戏,并不是童伶有多么高深的艺术造诣,而是因为小孩在台上装大人,看着有趣。所以那时出了许多“六岁红”“七岁红”“八岁红”。
小孩子演戏即使在台上出了错,观众也只是一笑了之,有时出了错看着反而觉着有趣,很少有人喝倒彩。对十几岁的女演员,群众的要求则苛刻多了。唱错了,演砸了,喝倒彩是常事,弄不好还会乱起哄,砸园子。梁蕊兰11岁登台,论她为歌喉嗓音,可说是无人能与之匹敌,若论容颜秀色较之某些同代人却逊色得多。由于种种原因,几年间没有一位专门捧她的“捧角家”。而她在静海、青县等地乡镇却小有名气,而且越来名声越响,靠的就是似金钟、胜银铃的唱腔。名师高徒梁蕊兰在农村乡镇的土台上摔打了几年,人才出落得很出众。她已经从童伶走向成年,在戏班里的位置也从一般演员、二路演员升为主要演员。她的母亲逐渐脱离了舞台,专门照顾女儿演戏。有一次,在青县城里,梁蕊兰在台上演《三娘教子》,饰王春娥,唱到“有道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可说是儿呀儿呀,唯有读书高”这个“大搭调”时,她的声音爽脆、娇美,节奏舒展、自由,称得上声情并茂,台下观众一个劲儿地鼓掌叫好。正巧,在梆子界久负盛名的琴师岳子先,这天到这个班里来闲谈,一听梁蕊兰的嗓音,心里不由连连叫好。
散了戏,翠灵芝把女儿领到岳子先跟前,叫她重唱了一段唱请岳子先指教。岳子先称赞这孩子嗓音条件得天独厚,高音、低音、亮音、厚音一应俱全,并说当时梆子舞台上唱功条件这么完备的还不多。翠灵芝一听,就势对岳子先说:“您老要是看这孩子将来能自出息,就收她做徒弟吧”。岳子先没正面回答,只是一个劲儿地笑,后台的伯伯们对梁蕊兰说:“还不赶快给岳老板磕头叫师父。”梁蕊兰往地上一趴,真的磕起头来。从此,岳子先成了教她唱的师父。岳子先根据梁蕊兰的嗓音情况,重新设计了青衣重头唱功戏《拣柴》的全部唱腔,经过他重新编谱、组合,原有的三大板唱更加新颖别致,又互不重复。他一字一句地教梁蕊兰学唱。他在教她学唱时,嘱咐她别光学旋律唱法,而要掌握技巧要领,不能有条嗓子就傻唱,要由熟到巧,千方百计做到高音亮而不噪,低音厚而不闷,用气足而不浊,咬字清而不僵,板眼准而不死,行腔顺而不平。这师徒二人花费了5 个多月的功夫反复排练,梁蕊兰演唱的《拣柴》达到了超凡脱俗的境地。岳师父关于唱功的真知灼见,己融化到梁蕊兰的演唱中,并逐渐成为她独特演唱风格的精髓。新花初绽《拣柴》原是梆子传统剧目《春秋配》中的一折。因为《春秋配》场次多、头绪乱,演员们通常只演单折戏。但是,单折戏没头没尾,观众除了听唱外,看不出有什么故事情节。 岳子先对《拣柴》的唱段进行改造后,又把《春秋配》原有的“拷打”“拣柴”“回柴”“砸涧”这四个单折戏串连起来,删繁就简,排成脉络清楚、情节紧凑集中的新《春秋配》,由梁蕊兰主演。由于岳子先对这出戏唱腔编谱的唱段,更由于这些唱腔适合梁蕊兰的嗓音条件,她的天赋得到了施展,因此,她主演的这出戏倍受群众青睐。1935年,岳子先游说天津第一舞台成班人,使年仅 15 岁的梁蕊兰得以进入天津,在第一舞台露演《春秋配》。此次到津,是她由农村进入城市、从普通演员迁升名演员行列的契机。梁蕊兰以《春秋配》做为进入天津的头炮戏,她扮演剧中的姜秋莲。在幕后“小搭调”过后出场,头一句唱“十三咳”,旋律起伏跌宕,声音婉转凄凉,气息控制匀称,节奏疾缓有致,行腔顿挫得体。这3个字的一句腔尚未唱完,台下己爆发了满堂__的喝彩声。接着,她又一气呵成唱完节奏缓慢、字少腔多的“哭相思”。她使用胸腔、头腔、鼻腔共鸣,唱出的高音、中音、低音回旋往复,时而激烈高亢,一泻千里;时而沉郁苍凉,如诉如泣,台下又报以长时间的掌声。这板只有八句唱词、板式变化繁复的唱段,经她唱来,字字挂味儿,句句有情,真的是无腔不动人,无处不叫好。面对这种剧场效果,连陪她同台演戏的李化州、王玉奎等久占天津戏园的梆子演员都又吃惊、又佩服。若干年后,王玉奎说起梁蕊兰当年初到天津演《春秋配》的情景还在慨叹:“想不到一个十几岁的姑娘,在天津竟打得这么响,真是少有。”梁蕊兰在第一舞台头炮成功,使她的名望也随之高涨,《拣柴》成了她的代表作。此后,人们只要提及梁蕊兰,自然就联想到《拣柴》;只要提到《拣柴》 ,自然联想到梁蕊兰。昙花一现梁蕊兰这株初绽的鲜花在剧坛上大红大紫,对于她既是好事,在某种意义上说又是不幸的开端。这几乎是那个时代所有河北梆子女艺人所共有的经历。从清末直到民国以后,天津这个地方聚集了成批的前清遗老遗少、北洋军阀、失意的军政要员以及各方面的达官显贵。他们在这里作寓公、建别墅,或另立侧室,其中的许多人都是戏曲界的座上客。正因为天津城市存在这个特殊情况,成为产生戏曲女艺人的气候和土壤,因此河北梆子女艺人首先在这里出现。遗撼的是,这些女艺人又往往被这些权贵们据为己有,从而成为昙花一现的人物。梁蕊兰也不例外。她在天津刚刚崭露头角就遇上了军阀邓九如的纠缠。邓九如,行伍出身,原在直鲁联军里当副师长。1928年直鲁联军在漆东地区被击溃后,邓九如被东北军收留,在孙殿英的四十一军做副军长。他在直鲁联军任职时驻防天津,常到戏园子看戏,尤其爱听梆子戏。从打在天津露演并且名声鹊起,他就喜爱上了她。
梁蕊兰在中央戏院演出,他找到那儿去看,她转到大舞台演出,他也跟到大舞台去看,并且,散戏后常邀她到饭庄用餐。1927年中秋节那天,梁蕊兰才在大舞台演完戏,就被邓九如接到马场兵营。邓嘻笑颜开地送她一个精致的小盒子,里面装的是金银首饰和大洋一千元,就在这天,他们在马场兵营里成了亲。那年梁蕊兰只有17岁。对于这件事梁蕊兰究竟是喜还是忧?连她自己也说不清楚。因为那时候凡有点名气的女艺人,大都要走这一步,她已经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了。梁蕊兰结婚以后,邓九如不准她再出去唱戏了。她在邓家赋闲一晃就是6年。邓九如虽然大字不识,行为粗鲁,对梁蕊兰的安排却很细心。他在天津西南角怀友里置购房产48间,归梁蕊兰所有,以防万一他日后遇到不测,梁蕊兰也有个栖身之处。不出所料,1933年春,孙殿英与汤玉麟两支军阀火并于沽源附近狼尾巴山下,邓九如参战失利,被汤玉麟枪杀于丰宁县大阁镇。梁蕊兰孀居后,曾重登舞台,与票友下海的梆子老生演员王金城、著名女演员葛文娟等人搭挡,在天津的戏园子演出,偶尔也到德州、景县、沧州等地“跑帘外”1936年,她和葛文娟联袂赴上海,在那里反响很强烈,当地报纸发表署名文章称:“沪人不见秦腔己逾十载,沽上女伶梁蕊兰、葛文娟领衔露演海上,使翘首望者蜂拥而至。”她们原订上海演毕北返途中次第演于南京、汉口、济南等地。因梁蕊兰家庭私事的缘故,她只在上海演满一个月即只身北返天津,葛文娟等人则在江南继续演出。不求有功邓九如死后,梁蕊兰经梨园姐妹林艳云介绍,结识了当时在天津海关公署供职的张子乔,后来做了她却侧室。张子乔原籍东北,曾经留学日本。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他在唐山道尹公署当视察,梁蕊兰一同迁居唐山。张子乔其人有一定的民族意识,反对日本人侵略中国,同情中国爱国志士的抗日斗争。因此,他被冀东区党委地下工作人员物色为可争取的目标,并安排地下工作者打入他的周围。他的属员蔡郁章就是共产党员。党的地下工作者赵子佩化名唐二凤,在唐山法院当收发员。蔡郁章以公开的身份把赵子佩和另一名党的地下工作人员轩敬一带到张的家里,经常向张子乔夫妇宣传抗日道理。梁蕊兰小时候念过书,识文断字。她从书报上早就知道日本人对中国国土虎视眈眈。特别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她对于日寇在我国东北地区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更是深恶痛绝。她赞成抗日,她羡慕那些为保卫中华民族而英勇奋战的勇士们。她从张子乔嘴里得知赵子佩等人系共产党,便产生了对这些人的敬重之情。她征得了张子乔的同意,把赵子佩带来的一个女孩认做义女,使他们之间的来往合法化。这几位党的地下工作者在张子乔有意无意的掩护下,顺利地开展秘密革命工作。张子乔、梁蕊兰居住在唐山军政委员的家属宿舍,经常同治安军第九军军长王斌以及其他要人和家属在一起打牌、叙话。梁蕊兰总是注意搜集这些人于无意间泄露出的秘密,然后报告给赵子佩。有一次,由于梁志兰提前报告了治安军计划攻打榛子镇八路军的情报,使我军提前有所准备,在战斗中消灭了 17 名敌人,还缴获了一批武器。梁蒋兰还曾帮助地下工作者在唐山散发抗日传单,传递信件,代购油墨、纸张、药品等革命恨据地均紧缺物资,然后交赵子佩送往根据地。
当年同梁蕊兰保持联系的几位党的地下工作者,后来全部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光荣献身,蔡郁章被捕后,在敌人屠刀下不屈不挠,英勇就义;轩敬一在盘山与日寇交战时阵亡;赵子佩在解放战争时期被国民党某军军长林伟俦杀害。梅开二度1944年,梁蕊兰因为家庭内部纠纷与张子乔脱离关系,返回天津。此后几年,她先后与王金城、梁达子、小翠云、张美华、金香水、王玉奎等人合作,在天津市内以及河北省农村演出,直到天津解放。1949年2月,梁蕊兰与梆子女老生盖叫天以及张美华、张慧云等人合作,在天津演出。后来加入复兴剧社,任主演。在这期间,她常常日演两场,每场双出,一出为旦角戏,一出为主行戏。从前,河北梆子青衣行当大多是重唱轻做。出场后,便双手捂着肚子大唱起来,人们称之为“肉头青衣”。前辈演员如此者居多,梁蕊兰也是属于更偏重唱腔精雕细琢的演员,她所擅演的都是以唱功为主的剧目。她的声调唱腔艺术修养精深,在唱腔变化、唱法处理、技巧运用诸多方面积累有丰富的经验。因此,她唱出的声音清脆、娇美,字音纯正,吐字清晰,音色甜圆、美妙。听她的演唱,是一种美的艺术享受。她演老生戏,从声腔方面也显见深厚造诣。她扮演《辕门斩子》里的杨六郎,“见英”一折“听说来了穆桂英,只吓得本帅我心胆惊”这段唱,经过她刻意出新,腔调和旋律颇有特色,深受群众欢迎。她扮演《牧羊卷》里的朱春登,《假金牌》里的孙伯扬,《宝莲灯》里的刘彦昌,既保留了前人演唱的精华,又独辟蹊径,多有发挥,为同行和观众所乐道。1954年元月,天津市举办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梁蕊兰演出《捡柴》,荣获演员一等奖。1953年,中国戏剧家协会天津分会建立,她被吸收为第一批会员。她为了表达对党的热爱,于1956年主动将西南角怀友里的48间私产房,留下三间自家居住,其余全部交公,由房管部门转租给无房户。同年,她当选为天津市河东区人民代表。翌年,经当时任天津市文化局局长的李霁野介绍,她加入了中国民主促进会。几经沉浮1956年,天津市戏曲学校建立。为了河北梆子艺术的继承与发展,梁蕊兰服从组织决定,从此脱离舞台,到这所专业学校主持河北梆子科的专业教学工作。她不为名,不图利,甘愿做一名默默无闻的园丁,在戏曲园地辛勤地耕耘。1957年春季,她响应党的号召,帮助党整风,在“大鸣大放”阶段发表了对艺术教育的看法,没想到,就因为这个缘故,她在此后不久掀起的全国范围内“反右派”斗争中遇到无情的批判、斗争。1958年,她被定为右派分子,受到撤销河北梆子科长职务、工资降三级的处分。
1958年10月,梁蕊兰带着心灵上的创伤到天津市河北掷子剧院附属学校专事课徒传艺。她没有因此而气馁,工作中反而兢兢业业,该说的照样说,该管的照样管,她从来也没有把自己看成是被党遗弃的人,她相信党是英明的,党组织对她的问题早晚会做出公正的裁断。60年代初,音乐界大搞民族化,全国各地的许多音乐团体、__部队文工团和中央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等单位,纷纷派人到天津,诚聘久慕其名的梁蕊兰担任兼职声乐教授。经上级部门批准,梁蕊兰接受了这项任务。她深厚的歌唱造诣和多年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声乐教学方法,不仅受到学员们的欢迎,而且引起音乐界专家们的重视。当年受过她教益的学员们,而今遍布大江南北,依据她的教学方法编写的民族声乐教材,至今还在一些专业院校沿用。1962年,天津市有关部门对梁蕊兰在1957年鸣放期间所受的处理重新进行审查,最后做出彻底予以平反,向本人赔礼道歉的决定。1964年,河北梆子剧院附属学校撤销,梁蕊兰同全校师生一道并入天津市戏曲学校。但此时的戏曲舞台上,古装戏已经绝迹。戏校里,传统戏唱段不能教,古装剧目不准学。在这种形势下,大半生从事古装戏演出的梁蕊兰有力无处使,有热发不了光。她闲得难受,心中感到压抑。转眼之间,1966年席卷全国的“文革”风暴突然来临,刚刚平了反的梁蕊兰又被拉入反革命行列。她头上的漏网右派、反动艺术权威、国民党残渣余孽等政治帽子扣了一大摞。造反派们揪着她的头发,一剪下去,耳边一块肉被剪了下来,顿时血流如注。接着,造反派们又在她那被剪光了头发的脑袋上刷上五颜六色的油漆。她义正辞严地向造反派们抗议,话未说完,几个嘴巴打得她口吐鲜血,一颗牙也被打掉。“四人帮”反革命集团被粉碎之后,梁蕊兰在政治上再一次得到彻底平反。五次三番的政治磨难,没有从精神上把她摧垮,然而,她的身体却被折磨致残。从1978年瘫痪在床,再没有起来。梁蕊兰生活不能自理,心里却依旧惦记着梆子事业。她的学生们登门去看望她,她总是让学生说说戏排得怎么样了,有什么问题。或者为学主们传授某出戏里的个别唱腔,或者纠正他们的发声、吐字的毛病。有两次北京和沧州等地剧团到天津演戏,几个晚生后辈慕名前来求学问艺,她心里非常高兴,总是尽量满足他们的愿望。她从电视里看青年人演出,发现他们基本功不扎实,演不出戏来,心里十分着急。她想,前些年老师们身体都还行,却不准教孩子们戏,现在传统戏开禁了,老师们死的死、残的残,青年教师底子薄,教出的学生质量怎么能高得了?为此她感到遗憾。她期望自己的病情一旦好转,马上回戏校开办中青年师资培训班,为他们补补课。先生虽有志,天公不做美。梁蕊兰一心希望重返戏曲教育园地大展宏图,却并不知道此时她已病入膏肓。1987年2月26日,这位曾经名噪一时,晚年又甘为后人做奠基石的梆子大家,为祖国的戏曲事业耗尽最后一滴心血,悄悄地离开了人世,终年77岁。__
  • 认准易品期刊网

1、最快当天审稿 最快30天出刊

易品期刊网合作杂志社多达400家,独家内部绿色通道帮您快速发表(部分刊物可加急)! 合作期刊列表


2、100%推荐正刊 职称评审保证可用

易品期刊网所推荐刊物均为正刊,绝不推荐假刊、增刊、副刊。刊物可用于职称评审! 如何鉴别真伪期刊?

都是国家承认、正规、合法、双刊号期刊,中国期刊网:http://www.cnki.net 可查询,并全文收录。


3、八年超过1万成功案例

易品期刊网站专业从事论文发表服务8年,超过1万的成功案例! 更多成功案例


4、发表不成功100%全额退款保证

易品期刊网的成功录用率在业内一直遥遥领先,对于核心期刊的审稿严格,若未能发表,全额退款! 查看退款证明

特色服务
杂志社内部绿色审稿通道,快速发表论文
发表流程
论文发表流程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