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免费论文下载 > 教育科学 >
论文服务

高校公选课要念好课选修三本经

时间:2013-03-15来源:易品网 点击:
[摘 要]当下高校公选课在课程自身建设、选课权利保障、实际教学质量等方面均存在亟待解决的诸多问题。深化公选课改革,提高公选课质量,设课是根本,选课是基础,修课是关键。 
  [关键词]高校公选课 课程建设 选择权利 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02-0015-03 
  一、设课是根本:必须念好“课”这本经 
  高校公选课就课程建设本身而言,存在着以下五个突出问题: 
  一是定位不明。公选课的价值何在?不同院校、教师、管理者在认识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或主张满足学生沟通文理、开阔视野、完善知识结构等学术性发展需要,或主张满足学生技能培训、应试辅导等实用性发展需要,或主张满足学生强身健体、审美娱乐等个性发展需要,或主张满足学生交际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等社会性发展需要。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学校对公选课的指导思想、课程设置、分类选修等问题缺乏顶层设计和通盘规划,致使公选课的课程建设基本处于应付上课的自发状态。 
  二是数量不足。西方发达国家高校的公选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到50% 左右, 而我国一些重点大学才占到30%左右, 一般院校可能只有几十门。[1]例如广东某高校,学生规模约14000人,每学期选课学生数约9000 人(大一新生除外),但该校近年来实际开课一般在70-90 门之间波动,[2]也就是说,少则100,多则129名学生拥有1门公选课资源,其结果则是学生选课余地偏小而班级规模偏大。 
  三是科类不均。由于学校对公选课缺乏整体设计而宏观失控,院、系为完成学校下达的开课任务而因人设课,教师为完成教学工作量“挣课时”而随意开课,使得公选课内容交叉或重复设课的现象比较突出,不同学科门类的公选课课程基本处于无序发展状态。 
  四是“门槛”不限。公选课没有专任教师,凡自愿申请者一般都能获准“客串”任教,资深教师大都更愿意从事专业课而不是公选课教学,这就使得不少高校里,院系新教师和机关年轻的行政人员事实上已成为公选课教师的“主打”。笔者对南京某地方高校2008-2011三个学年度公选课教师职称结构的统计分析发现,该校中级及以下职称教师承担公选课教学任务的比例三个学年中均超过2/3,分别为68.7%、68.7%和67%,其中初级职称教师的比例分别为45.1%、44.9%和29.4%。 
  五是质量不高。在不少高校,公选课被视为舍之不能、取之无味的“鸡肋”,“或内容浮泛,不得要领;或知识陈旧,了无新意;或照本宣科,索然无味”[3]等问题在很多课程教学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以致学生将其称为很“水”的课。 
  鉴于上述问题的存在,深化公选课改革,必须抓住课程建设这个根本,念好“课”这本经——切实解决为什么开课、开什么课、怎么开课、谁来开课等问题。 
  首先,要消除认识误区,加强顶层设计。公选课是高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模块,从地位上看,它不是主修课之外的附加课,不应被视为额外的、次要的、锦上添花的点缀性课程或增加课外兴趣、无需严格训练的消遣性课程;从性质上看,它不是被“缩水”、被“降格”的专业课,而是基于学科平台、沟通学科联系的通识课。因此,公选课的顶层设计,要紧紧扣住“公”这个关键词来做文章,即体现目标之“公”——为学生奠定哲学家胡克所谓的“最低限度的”、“不可或缺”的通识素养,提升学生在完成建制化的学校教育之后继续“终身学习”的能力;[4]凸显内容之“公”——不囿于具体的专业和学科;考虑对象之“公”——生源来自不同院系、专业、年级和班级,知识结构、专业背景千差万别。
  其次,要明确遴选标准,建构课程体系。对于公选课的遴选标准,江西中医学院科技学院提出了“四个有利于”,[5]中山大学的公选课提出了“六个有利于”,[6]北京大学在公选课基础上遴选的通选课提出了“八个有利于”,[7]虽然各校的文字表述不尽相同,但关键词大体是以下6个,即:基本知识领域、人类文化经典、学科交叉渗透、学术前沿信息、理论思维方法、创新实践能力。基于课程遴选标准,高校宜根据自己的办学实际,以既相对独立又相互支撑的若干领域支撑公选课课程体系:从学科结构上,须涵盖人文学科、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三大门类,从题材形态上,可借鉴北大通选课“原理、概念类”,“通史、专史类”,“原著、名著类”,“专项、专题类”,“音乐、艺术类”等课程开发经验。 [8] 
  再次,要围绕课程目标,不断开拓课源。丰富的课程资源是增强公选课教学效果的前提。学校必须拥有内容丰富、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水平较高的公选课程,才能给学生以充分的选择余地,满足广大学生的求知欲望。[9]为此,要充分调动教师个人和团队的积极性,投入公选课程建设;组建专家认定机构,严格开课审批手续,杜绝随意开设课程;科学地划分公选课的知识领域,确定各类公选课的学分权重,规范有序开设课程;加大物力、财力投入,保障公选课程建设。 
  第四,要建立准入机制,提高师资水平。优良的师资队伍是提高公选课教学质量的人力资源保障。要设立教师准入“门槛”,从制度上限制教学经验不足的助教开设公选课,有条件的院校可像河南理工大学那样规定“原则上开课教师应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10]要鼓励学科带头人、教授、博士、骨干教师带头开设公选课,对其中内容好、有特色、成体系、受欢迎的公选课程在申请课程建设立项、申报优秀课程等方面予以优先,对那些学生评价高、教学效果好的公选课要给予额外奖励,并在教师晋级、评优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要建设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师资队伍,聘请校外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科研人员及退休教授开课,以弥补某些学科门类的不均衡问题;要定期召开专题研讨会,让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内容与其他教师共享。 
  二、选课是基础:必须念好“选”这本经 
  公选课是高校现行课程体系中最尊重学生课程权利的一类课型。从理论上说,“选”字意味着学生对课程、教师、上课时间等享有充分的选择权,但实际上学生作为权利主体行使课程权利的表达能力是很弱的。
从供方来看,除了前述课程资源不足,挤压了学生的选课空间外,选课系统运行不畅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课程选择权的有效表达。不少学校的选课系统在集中选课时段常常发生网络“拥堵”现象,一些学校的选课系统尚不能满足学生随时随地上网选课的需要,结果造成部分学生无法正常登录系统选课,此其一。对于选课学生人数较多的热门课程,多数高校选课系统会采用随机抽选的方式进行分流(优先满足毕业班学生完成规定学分),结果使得部分学生无缘心仪课程,再三止步“门外”,此其二。 
  从需方来看,由于对公选课的意义认识不清,在自主学习、自我设计方面意识不强且能力欠缺,靠顾名思义来“猜”选、为避难就易而“抢”选、为修满学分而“盲”选成为选课中三大突出问题。其直接后果是,一方面有意无意地滥用甚至放弃自己的课程选择权,或由于所选非所愿,不得不中途退选或改选,或由于所修非所选,不得不以消极的态度来敷衍;另一方面有意无意地引发课程资源的紧张或闲置,一些热门的技能类、欣赏类课程因其“有用”、“好玩”成为学生“抢”选的首要目标,人数顷刻爆满,而一些学术性、前沿性的自然科学课程不被学生“待见”,选修人数寥寥,甚至一些有价值、有特色的人文类课程亦难逃被鼠标“淘汰”的厄运。 
  由此看来,深化公选课改革,必须突破选课这个“瓶颈”,念好“选”这本经——广开课源、拓宽空间是前提,扩大宣传、加强指导是关键,优化平台、完善方式是根本。 
  加强选课指导,重在抓好三“化”。一抓信息透明化。教学管理部门应编制内容详尽的《选课指南》,在新生入学时随学生手册一起提供给学生,而且还应开通网上链接,在每学期选课前,将实际开设的公选课课程内容,适用范围,任课教师学历职称、教学经历、研究方向及成果等相关信息向学生公布,以消解学生选课的盲目性。二抓课程“套餐化”。所谓“套餐化”,是指明确规定学生必须在公选课的每一知识领域都选修一定学分的课程,且明确规定选修与自身专业互补学科课程的学分比例必须高于其他领域,以纠正学生选课的偏食性。三抓管理科学化。要打破以“一刀切”方式进行学时学分“等量代换”的做法,宜根据课程的难易程度合理确定各门课程的学分权重,以适当降低易学课程学分的“政策”来引导学生调整选课取向,防止出现学习相对轻松的影视欣赏类课程“门庭若市”而相对单调的自然科学类课程“门可罗雀”的冷热不均现象,以杜绝学生选课的投机性。 
  完善选课方式,可以试行三“法”。 一是弹性参选,即取消每学期必选一门、限选两门公选课的硬性规定,准许学生在本科四年的学程内,根据具体学期学习任务的轻重自主安排选修,课程任务少的学期可多选,多的学期则可不选,以扩大学生选课在时间上的自由度。二是试听预选,即在教学资源允许的情况下,让学生在预备周到所选课程的指定教室试听,然后再根据试听效果决定是否修读该门课程,以避免学生盲目选课并由此导致逃课、厌学等不良现象的发生。三是刚性“导”选,即当学生选课发生“偏食”某些领域课程时,系统能自动予以拒绝,以帮助学生及时调整选课领域,避免无效选择。选课方式的完善与选课平台的优化密不可分,其中观念更新是先导,技术革新是保障。 
  三、修课是关键:必须念好“修”这本经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一些大学生“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的行为成为高校校园的另类“风景”。而相对于专业选修课,公选课又总是和“逃课”、“到课率”、“点名”等常用词联系在一起,“选而不修”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究其背后原因,涉及教师、学生和管理者三方。 
  就教师而言,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管理三因素与学生“选而不修”相关。有些教师思想上对公选课教学不重视,认为公选课教学要求没有必修课高,表现在行动上备课不充分甚至根本不备课,或信口开河、漫无主题,或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有些教师教学上缺乏创新意识,面对数量明显增多、异质性显著增强的公选课学生,仍如老和尚念经般“满堂灌”,“灌”得学生昏昏欲睡,或如配音员播放着多媒体课件“照屏宣科”,“宣”得学生头昏眼花。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草率和对教学对象的轻慢,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无形之中诱发了学生“身在曹营心在汉”的隐形“选而不修”。此外,一些教师对公选课课堂疏于管理,上课时很少甚至从不点名,考试时出题易,批阅松,其出手之“大方”也为学生“选而不修”提供了方便。 
  就学生而言,“选而不修”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急功近利思想引发的“近视”,认为公选课对自己的专业发展和就业竞争用处不大,甚至根本没有用,因而对来不来上课、来了听不听课抱无所谓态度;二是投机取巧心理诱发的“散漫”,认为公选课教师不可能认识所有学生,也不可能每堂课都点名,且多采用写课程论文或开卷考试为主的考核形式,即使经常缺课也很容易修到学分,所以上课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三是出于自我约束产生的“敷衍”,认为公选课的内容枯燥、方法单调、收获寥寥,权把公选课当做自习课。 
  就管理而言,由于公选课面向全校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涉及各个院系、部门的教师,管理职能主要集中在学校的教务部门。客观地说,要进行有效的监管,难度较专业课、公共必修课大得多。但管理意识淡化,监控体系缺失,在课程管理、检查、评估等环节上缺乏有效机制,在师资、培训等一系列资源配置上缺乏有效的制度性保证,均为疏于管理的表现,与学生“选而不修”不无关系。在很多高校,只要课程申报成功,教师基本上处于自我管理状态,从上课到命题、监考、批改试卷、评定成绩一包到底,管理部门对教师在教学或考核中出现放松、应付之举既不知情,更无干预,这就使得教师“混课时”、学生“混学分”成为轻而易举的事情,既毁了学校的风气,也毁了学校的质量。 
  为此,深化公选课改革,必须狠抓薄弱环节,念好“修”这本经——加强教风、学风和管理作风建设是基本应对之策。 
  加强教风建设,吸引学生放弃“选而不修”。教师的教不能最终决定学生的学,但却能影响学生的学。为此,要加强师德建设,引导教师强化教书育人的思想观念和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摆脱狭隘的专业教育思想和单纯的课程教学意识,切实转变重专业课轻公选课的思想,根据时代发展和学生需要,积极开发、有效重组公选课教学资源,以保证公选课教学内容的“含金量”和“鲜活性”,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加强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倾心打造团队,着手改变公选课教学“一人一课”、“单兵作战”的局面,通过跨学科、跨院系的合作,共建公选课精品课程。
加强学风建设,助力学生远离“选而不修”。要通过思想教育,引导学生主动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和素质发展,正确认识公选课的目的、意义,努力克服急功近利的学习观念、就业观念,自觉围绕发展需求,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选修公选课程;要通过严格管理,促使学生积极选课,认真上课,努力完成课程规定的阅读报告、实验操作、社会调查、考试考查等任务。 
  加强管理作风建设,有效遏制学生“选而不修”。要建立课程质量标准,健全课程管理制度,明确职能部门、教学院系、教师个人不同的管理权限与职责;要尽力控制班级规模,以便缩减任课教师的课堂管理幅度,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品质;要落实巡查督导制度,安排教务管理人员不定期抽查上课情况,组织教学督导员、不同学科专家教师随机听课,以强化过程监控;要抓好考试、成绩评定等环节的质量监控,做到试卷命题有人把关审批,阅卷质量有人抽样检查;要将公选课教学纳入学生网上评教系统,定时采集信息,梳理教与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并逐项落实。 
  总之,深化公选课教学改革,既非一日之功可成,亦非一方之力可为。只要上下同心,师生协力,念好“课”、“选”、“修”三本经,公选课教学质量之提高将不再是一个长久的期待。 
  [ 参 考 文 献 ] 
  [1] 刘平,裴立振.高校公共选修课教学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岱宗学刊, 2009,(2). 
  [2] 吴松.高校公选课现状、问题及应对分析--以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为样本[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5):113-117. 
  [3][8] 北京大学老教授教学调研组,(执笔人张翼星).北京大学通选课的现状、问题和建议[J].当代大学教育,2011,(2):96-101. 
  [4] 黄俊杰.教学实务:大学通识教育的重要环节[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7,(2):65-69. 
  
 
  • 认准易品期刊网

1、最快当天审稿 最快30天出刊

易品期刊网合作杂志社多达400家,独家内部绿色通道帮您快速发表(部分刊物可加急)! 合作期刊列表


2、100%推荐正刊 职称评审保证可用

易品期刊网所推荐刊物均为正刊,绝不推荐假刊、增刊、副刊。刊物可用于职称评审! 如何鉴别真伪期刊?

都是国家承认、正规、合法、双刊号期刊,中国期刊网:http://www.cnki.net 可查询,并全文收录。


3、八年超过1万成功案例

易品期刊网站专业从事论文发表服务8年,超过1万的成功案例! 更多成功案例


4、发表不成功100%全额退款保证

易品期刊网的成功录用率在业内一直遥遥领先,对于核心期刊的审稿严格,若未能发表,全额退款! 查看退款证明

特色服务
杂志社内部绿色审稿通道,快速发表论文
发表流程
论文发表流程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