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免费论文下载 > 其它 >
论文服务

试论现代工程师培养的几点思考

时间:2012-03-14来源:易品网 点击:
  [论文摘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社会对高等工程教育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本文在明确工程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现代工程师的前提下,针对当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提出了培养现代工程师的几点建议.
  [论文关键词]人才培养 工程教育 现代工程师
  进入21世纪,人类面临的资源、环境以及伦理、道德等问题比以往更加严峻,这使现代工程的复杂程度大大增加,并对工程教育和工程技术人才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必须站在一个全新的高度上去审视和变革高等工程教育.
  一、大学工程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现代工程师
  培养目标问题是人才培养的首要问题.高等工程教育是一个体系,它包括高等工程职业教育、本科教育、硕士生教育、博士生教育等.各级各类工程教育都应该准确定位,找准自己的培养目标.对本科教育而言,工程教育的目标是什么?笔者以为,就是要培养现代工程师.这是因为:首先,它是实现工业化的需要.要实现工业化,就需要有大量的工程师.其次,这是由我国工业发展的现状所决定的.当前,我国企业的整体研发能力还比较弱,技术创新能力也不强,自身承担工程师的培养任务有一定的困难.再次,这也是由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所决定的.我国的高等教育虽然已经迈进了大众化的门槛,但总体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在本科教育阶段还不能完全实行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仍然是本科教育的主要任务.另外,从世界高等工程教育的现状来看,各国的高等工程教育也都是培养工程师的,只是规格有所不同而已.因此,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培养目标也应该定位为工程师,这符合现代工程的需要.
  二、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才培养体系结构不够完善,培养目标模糊
  首先,对高等工程教育缺乏应有的重视.我国的工程教育已有百余年的历史,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高等教育借鉴前苏联模式,学习欧美经验,发展非常快,已经成为高等工程教育的大国.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高等工程教育规模和人才培养质量之间存在巨大反差,一些优秀的青年不愿选择工程与技术专业,不愿以工程师作为自己的职业选择.学校对对高等工程教育缺乏系统的研究和认识,很多新问题是我们在本世纪初设计高等教育基本框架时所不曾考虑过的.
  其次,人才培养体系不够完善.我国工程教育的学科专业划分过细,人才培养体系框架不够完善,造成学生知识面较窄,知识结构也不尽合理.另一方面,我国工程继续教育的体系尚不完善,严重制约了工程技术人员的在岗继续教育和素质、能力的提高.
  第三,培养目标模糊.培养目标对人才培养活动具有导向作用、控制作用和评价作用.培养目标不明确,人才培养活动就会无所适从;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人才培养活动就会走人误区.对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而言,到底应该以什么样的人才为培养目标,培养什么样的工程师,是培养"通才"还是造就专门人才?可以说这些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好.
  2.高等工程教育的质量不高
  我国工程教育一直存在着教学负担过重的问题.随着近代技术的发展,知识的增长与更新越来越快,知识的半衰期越来越短,要求新增的教学内容也越来越多.但我们的课程与教材更新速度慢,教学内容陈旧,不仅理论脱离实际,而且仅就理论而言,也严重落后于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要求在短短的4年左右的期间内,将一个无任何工程知识的人培养成"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高级专门人才,确有难度.现在的工程教育从教学内容、教育方法、手段上有许多不相适宜的地方,影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从教学内容来看,过分侧重工程科学知识、轻视工程实践训练,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轻视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片面强调主体"教"的过程而忽视了客体"学"的主观能动性,延续着"一言堂"和"满堂灌"的授课风格,这对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任何好处.在教学手段上,片面强调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数量而忽视了其使用的合理性和效果.
  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工科院校的管理者对高等工程教育缺乏研究和思考,尤其是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务管理者、教学院院长和系主任等的教育理论水平更亟待提高.
  3.面向实践的工程训练不足
  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必须面向工程实际,加强工程训练,这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高等工程教育的共同经验.近年来,在工程教育中存在重学轻术的倾向,许多工程院校,直接为工业企业培养的人才偏少,甚至直接为工业企业服务的工程性论文和设计的数目也不多.具体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在培养方案中,理论课时所占比例过大.实践环节包括课程设计、实验、实习、毕业设计等所占课时比例过小;二是过分强调人才培养方案的严谨性,适应市场变化的灵活性不够.过分注重理论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对知识的实用性重视不够;三是在考核评价中,过分注重笔试和卷面成绩,忽视了口试、实验、设计、社会调查等多种实践考试方法和手段的应用.这些做法不仅违背了工程教育的特点,也违反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4.与企业联系不够紧密
  工程院校必须面向企业,企业必须依靠工程教育,只有两方面的密切合作.才能共同完成人才培养的任务.目前我国工程教育的培养模式,既不具备美国工业界对进入企业的毕业生进行必要的工程师岗位培训的系统,又缺乏德国工科大学毕业生所具有的参与工程实践和实习的足够训练.与企业联系不密切,也使学校难于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发展社会急需和具有前瞻性的专业,出现人才与市场需求脱节的局面.
  5.人文教育重形式轻效果,身体心理素质偏弱
  当前,人人都在倡导人文教育、素质教育,课程越设越多,形式不断变换,但效果并不明显.学生身体素质逐年下降,心理素质整体偏弱.没有强健的体魄、过硬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工程理念与工程观.在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和风险社会的大背景下,是担当不了重任的.
  6.教师不具备大工程要求的知识体系和工程实践能力
  近些年,各大学都非常重视教师的学历提高,大多数教师都出身于硕士和博士,但都缺乏必要的工程经验,而企业有经验的工程师又难以进人人才培养环节.与此形成反差的是,欧洲许多国家的工科教授,必须具有规定年限的工程师职业经历和一定的技术开发成就才能获得任职资格.在我国,大学工科教师大都是从校门到校门,最缺乏的就是工程实践的知识、经验和素养.高校为了适应办学规模的扩大和本科教学评估或专业评估的需要,近几年引进大量的高学历青年教师,他们理论知识扎实,但工程实践能力相对薄弱,普遍存在"工程化"不足的问题.
  三、培养现代工程师的对策
  现代工程师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教育理念、教学条件、师资队伍、管理水平、设备条件、生源质量、领导素质、服务面向、人文环境等等,都对人才培养质量发生着重要影响.合理借鉴国内外成功的人才培养经验,立足本校实际,解放思想,明确目标,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回归工程,崇尚实践,积极开展工程素质教育,人文、科学、工程、技术相融,理论与实践并重,成人与成才并重,大力培养现代工程师,这是大学工程教育的基本取向.
  1.彰显现代工程师培养特色
  "培养现代工程师"总的培养目标确定下来之后,最为关键的就是要结合学校的特点,围绕现代工程、技术、社会、专业等大背景,研究并给出工程教育需要"教什么、学什么","如何教、如何学","谁来教、谁来学",达到什么标准、应具有哪些素质等问题.这一过程意义重大,而又困难重重.必须深入学习,认真思考,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加快改革,调整工程教育的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本校特色的现代工程师.
  2.明确现代工程师应具有的综合素质
  现代工程的特点赋予现代工程师以新的内涵.对于现代工程师应具有什么样的综合素质这一问题,从国内到国外涉及这方面的文章和论述非常多.比如,美国工程与技术认 证 委 员 会 (AccreditationBoardforEngi-neeringandTechnology,ABET)对21世纪新的工程人才提出了11条评估标准;中国工程院殷瑞钰教授等在《工程哲学》一书中,对未来的工程人才具体提出六个方面的素质要求,等等.基于此,我们必须根据未来工程发展的需要对高等工程教育的内容、方法、模式等进行思考和实践,合理确定现代工程师应具有的综合素质指标体系.这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基点,是必须关注和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3.改革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物化成果和组织教学的指导性文件,也是教育者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集中体现.工科专业在修订培养方案时,应适应行业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适应深化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紧紧把握学校自身的优势和办学特点,把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放在突出的位置来考虑,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构建工程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教学结合的工程教学体系平台.必须突破原有人才培养方案的条条框框,站在新的高度、用发展的眼光重新审视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要合理整合教学内容,逐步完善课程体系,重视基础教学,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4.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工程的特点在于应用、在于实践、在于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各个实践教学环节,要切实保证学生能有足够的时间到企业中去体验、去实践、去实习.即使是理论知识教学,也要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尽可能多地采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参与式教学等现代教学方法;在教学手段上,既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又要明确信息技术不能代替一切,虚拟不能代替现实,仿真不能代替实体,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要做到适度、合理.
  5.注重校内外两个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实践教学是培养现代工程师的重要环节,在工程教育中必须十分重视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就内部环境而言,学校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改革,进一步加大实践环节的学时比例,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对此,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实验教学要重质量而不要重数量,要结合具体合作企业的具体工艺抽象、简化后设计实验内容,最好与后续的课程设计、实习等相互衔接.鼓励教师自主开发实验仪器设备,这样既为学校解决了资金不足的问题,培养了学生,又锻炼了教师队伍,同时也便于设备的维护和升级改造.(2)要增加课程设计的门数,明确课程设计的目的,精选题目,规范指导.无论是专业基础课还是专业课,都要抽出一定的学时综合课程内容做课程设计,设计内容不必过分追求难度和深度,对所学课程知识会应用,整个设计过程能独立、完整地走下来即可.(3)在实习教学方面,积极探索更加适合于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生产实习模式,构建企业、高校和学生三方都能受益的全新教学关系.要下大力气抓好校内工程训练中心等校内基地建设,同时要广开渠道、拓展思路,建设具有丰富内涵的校外生产实习基地.要进一步规范管理,完善生产实习教学监控和质量评价机制,切实提高实习教学质量.(4)毕业设计环节是学生在校期间最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工科学生踏上工作岗位前的最后一次综合性工程训练,各工科院校都比较重视.按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要求,目前很多学校都坚持毕业设计一人一题,并且纵向三年不能重复.对此笔者认为还有改进的地方.较为合理的毕业设计形式是一组一题,分组指导.目前,国外和我国台湾部分高校就采取类似于这样的方式.与"一人一题"的毕业设计指导模式相比,"一组一题,分组指导"的指导模式极大地降低了教师指导设计的数量,使得教师能够在每项课题的指导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而提高指导效果.同时也利于课题组成员协作、沟通能力的培养.毕业设计不要片面追求题目纵向三年不重复,只要在本届毕业设计中没有重复的课题就可以.毕业设计要与工程实际相结合,在履行一定程序的前提下,允许学生走出校门,结合毕业实习到就业单位进行毕业设计;(5)采取措施,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并逐步扩大学生的受益面,培养和锻炼师资队伍.
  就外部环境而言,高校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通过产学合作或合作教育等方式为学生在校期间能参加企业实践创造一个良好环境.当然,无论是哪种方式,合作的前提是企业、学校都能得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即实现双赢.
  6.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工程教育与人文教育交融是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培养高级人才的必由之路,对提高学生的分析与综合能力,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21世纪的现代工程师起到重要作用.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离开人文教育的工程教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工程教育,只是一种残缺不全的教育.著名学者怀特曾在他的《教育目的论》中论述:"没有人文科学教育的技术是不完备的,而没有技术教育就没有人文科学教育……,教育应该培养学生成为博学多才和术精艺巧的人".学校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教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对待自己和他人,如何对团体和社会负有责任,使人文知识渗透在专业知识之中.工程化的人文教育和人文化的工程教育的有机结合,是工科人文教育的发展方向,是培养现代工程师的有效措施.
  7.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合格的现代工程师,教师队伍至关重要.为此,要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1) 做到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人才既要留得住,还要用得好.(2)两条腿走路,对外引进和自己培养相结合.要积极引进高层次(院士、长江学者、教学名师等)、高学历(博士、博士后等)、高能力(高级工程师、高级技术工人等)人才,促进学校上层次、上水平.同时要稳定现有师资队伍,鼓励教师通过读博,定期到企业参加调研和学习、进修等方式,多渠道在职提高.(3)建立校企人员双向交流制度,把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作为高等工程教育的重要资源,把企业作为加强和提高工科教师工程技术素养的重要基地.(4)要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
  8.大力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推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是深化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要建立与注册工程师制度相衔接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同时促进我国工程教育参与国际交流,实现工程教育的国际互认,进一步推动我国工程教育的发展.
  四、结语
  许多工业国家的经验都证明,培养出一名合格的工程师,必须使其经历工程科学知识学习、工程实践训练和工作实际体验三个环节.这三个环节的实现大体需要8~10年的时间.这一培养任务需要学校、企业、政府等方方面面的介入与付出.绝不是仅靠高等学校一家就可以独立完成的.高等院校本科四年制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接受系统的理论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训练,使其在完成学业时,初步具备成为工程师的基本素质和条件.也就是说,大学培养的工程师只是"毛坯"而不是"零件",是"布料"而不是"成衣",还需要一个打磨和剪裁的过程.只有高校与企业联动,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现代工程师.
  • 认准易品期刊网

1、最快当天审稿 最快30天出刊

易品期刊网合作杂志社多达400家,独家内部绿色通道帮您快速发表(部分刊物可加急)! 合作期刊列表


2、100%推荐正刊 职称评审保证可用

易品期刊网所推荐刊物均为正刊,绝不推荐假刊、增刊、副刊。刊物可用于职称评审! 如何鉴别真伪期刊?

都是国家承认、正规、合法、双刊号期刊,中国期刊网:http://www.cnki.net 可查询,并全文收录。


3、八年超过1万成功案例

易品期刊网站专业从事论文发表服务8年,超过1万的成功案例! 更多成功案例


4、发表不成功100%全额退款保证

易品期刊网的成功录用率在业内一直遥遥领先,对于核心期刊的审稿严格,若未能发表,全额退款! 查看退款证明

特色服务
杂志社内部绿色审稿通道,快速发表论文
发表流程
论文发表流程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