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免费论文下载 > 教育科学 >
论文服务

新课标下学习方式与教学模式的相互适应

时间:2013-07-10来源:易品网 点击:
一、问题的缘起——一次偶然的实践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而大部分人都生活在农村。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出现了农村大量的青壮年人口流向城市,其子女留在农村由爷爷奶奶抚养的现象。这些留在农村、父母出去务工的儿童便成了目前被广泛关注的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一直是教育界备受争论、亟待解决的问题。然而,留守儿童出现的同时,也出现了另外一个同样需要被迫切关注、积极解决的特殊群体——流动儿童。流动儿童,即那些跟随外出务工父母一起流向城市,并因父母的工作需要不能在同一所小学、初中、高中接受相对稳定的学校教育的儿童。 
  笔者日前走访了一所小学,该小学有200多名在校学生,其中70%的学生是外来务工子女。学校教师反映,这些儿童多是流动儿童,这些儿童的特性是本身基础很差,家庭教育基本空白,在来到该学校之前接受的教育各不相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致使平常的教学模式很难适应大部分学生。同时,这些流动儿童在学校接受完教育以后,回到家中极少甚至不能及时地接受家庭教育,家庭作业基本上是空白的,也就是说他们的家庭教育面临空缺。可以说,学生离开除学校教育外,得不到其他教育。笔者尝试着在新课标的基础之上探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教学模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相适应的问题,目的是使得教师能够最大化地照顾到这些特殊群体,同时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能得到改进,即既能够最大化地弥补家庭教育缺失,又在进入到不同学校的时候,具备快速适应的一种学习能力。简单地说,就是教师的教学模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相互适应的最优化问题。 
  二、相关理论分析——尝试提出策略的理论基础 
  (一)何为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 
  首先我们要对教学模式、学习方式有一个整体的、系统的认识,然后再研究主要基于的何种教学模式及培养学生怎样的学习方式。 
  1.何为教学模式 
  一般说来,教学模式属于教学策略的范畴,由美国著名学者乔尹斯和韦尔等人提出,他们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的课业、选择教材、提高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型或计划。[1]他们认为,教学模式是可以用来设置课程、设计教学教材、指导课堂或改进其他场合的教学的计划或类型。[2]我国学者对教学模式的定义有很多种观点,但是尽管人们对教学模式的概念界定不一,但对教学模式结构的认识基本趋向一致。概括起来,任何教学模式都包含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师生组合、条件和评价等要素。这些要素各占有不同的地位,具有不同的功能,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彼此联系,相互蕴含、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3]何为好的教学模式?这就不得不提到目前教育界一直在呼吁、提倡的“有效教学”、“高效教学”,夸美纽斯在其教育著作《大教学论》中就提出:“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意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4]提出一个好的教学模式的目的是要实现有效教学。 
  2.何为学习方式 
  人们对学习方式的理解主要来自两个范畴:一种是日常的概念,认为学习方式就是怎么学习的问题,并没有专门的界定。另一种是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来看,学习方式是学生为完成学习任务而采用的策略和手段,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时偏爱的基本行为和认知取向,是学生一贯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5]也有学者认为(孙智昌),学习方式应在教育教学范畴以内,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完成学习任务而采取的所有交往互动形式与状态的总和。交往互动的形式,既包括学生对学习客体的认识、交往,又包括与教师、同伴的交往(含指导、主导),还包括与自身的交往(反思、监控、体验),以及与其他自然、社会的交往互动等。[6]不难看出,学生的学习方式总是和教师的教学分不开的。 
  (二)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的适应关系——几种可能性。 
  1.教学模式适应学习方式 
  教学模式适应学习方式,主要是指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教师要实现有效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少部分学生的学,更要面向全部学生,照顾到大部分学生。自班级授课制成为我国各级学校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以来,教师的教学更多地有步调越来越同一、形式越来越单调、完成任务即可的趋势,很难照顾到所有的学生。虽然各个学校开设的重点班、优秀班也是各学校对学生个体差异区别化对待的一种表现形式,但实际上我们不难发现,重点、优秀班的设立是各个学校应对升学率采取的措施,它可以很好地照顾到那些学习上出类拔萃的所谓的“尖子生”,甚至可以通过这种形式继续保持或提高他们的成绩,但不利于其他的学生。 
  教师的教学模式适应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由来已久,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很注重因材施教,关于孔子因材施教的事例我们在《论语》里也看到过: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7]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差别的进行教学,要兼顾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个性特点。判断一堂课的优劣,一定要首先立足于教师的教学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课堂是开放、民主的还是专制的、铁腕的,学生有没有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去,教学是沉闷地、一成不变地以传授知识为主的,还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创造性、有个性地体验教学,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有没有得到培养,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改变固有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按新课标理念去进行教学的要求。
2.学习方式适应教学模式 
  新课标的首要目标是关注人的发展,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要求教师教学面向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8]教师为了学生的发展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新课标同样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出了要求。让学生的学习方式适应教学模式,我们暂且不去争论这是否属于消极教学或者批判其不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笔者在此只是提出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适应情况的其中的一种可能性。 
  3.教学模式、学习方式互相适应 
  教学模式、学习方式互相适应,即教师的教学模式能够适应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能够适应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师帮助学生适应)。 
  在此,教师帮助学生适应起到关键的作用。如何理解教师帮助学生适应?我们首先应该看到教学认识的特殊性,了解教学是一种怎样的认识活动及其主要任务是什么。李秉德先生在所著的《教学论》一书里指出:“教学就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进行学习的活动。进一步说,指的是教和学相结合或相相统一的活动。教学工作所必须完成的任务,包括思想品德的培养、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授、技能技巧的获得、身心各种能力特别是智力、创新及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乃至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完满个性的形成。”[9]不难看出,教学的认识是在已知的世界里认识,学生认识的对象结果都是已知的。同时这种认识是在有人(主要指教师)指导的情况下进行的。教学模式、学习方式相互适应主要是指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二者的相互适应,但适应并不一定是好的教学,只能说明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相适应,我们只是在此阐述一种存在的可能性。 
  三、解决策略——流动儿童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模式相互适应问题 
  流动儿童是一群特殊的受教育群体,由于他们的教育流动性比较大,他们的受教育问题相较于留守儿童可能还要复杂一些。关键问题是有一些方法能够让他们形成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使得他们的学习方式很快地适应不同学校的教师的教学方式,这对他们日后的教育是极有好处的。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是非常困难的,笔者尝试性地提出以下策略: 
  (一)教师要尽可能地将课堂开放一些。 
  流动儿童来自于全国不同的省市,具有明显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教育背景,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适应这种差异,对这些学生开展适应性教学。如何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帮助这些学生在新的教育环境中适应教育教学,尽快地融入新的现有学校的教育教学模式中,是教师面临的一个挑战。 
  教师需要尽量将课堂开放一些,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随着这种机会的增多,学生慢慢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师也趁着这一机会了解到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实施适应性教学和差异教学。同时,在对流动儿童进行评价时,也要根据其特殊性进行适应性评价,评价应具有多样性。 
  (二)在课堂中应特别留出一些时间复习巩固学习,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 
  笔者走访的这所小学,有一半以上都属于流动儿童。学校教师反映,有些学生的基础很差,根本跟不上教师的进度,就算放学留下来单独辅导,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效果也不明显。教师们又不可能因为极少数学生耽误其他学生的学习进度,所以这些学生的学习难度就会随着时间的积累越来越难提高。 
  鼓励教师在教学时设计好相应的复习时间。现在的学校几乎都设有专门的复习课,有在学习完一个单元后的,有一个学期后的,也有在讲完一节新课后跟在后面的。在课堂上应特别留出一些时间用来复习之前的学习内容,这种复习可以是针对之前学习的某一点的及时强化,也可以是对学习内容的额外补充。教师的这种专门的复习时间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流动儿童离开学校后家庭教育缺失对学习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及时复习功课的学习习惯,在学校培养其学习的独立性和自觉性,即使回到家中也能自觉地复习功课。 
  (三)学校应鼓励教师之间的相互合作和交流。 
  很多学校都存在对流动儿童教育的问题,每个教师在对这些学生进行教育时都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在教学中积累了教学经验。各学校应鼓励教师们之间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合作,分享彼此的教学经验。这种交流和合作不应局限于一所学校的教师,也可以扩大到和其他学校的教师之间的沟通,同时也要重视和这些流动儿童原来的学校进行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如何解决流动儿童面临的教育教学无法很好衔接的问题。 
  (四)加强学校和家长的沟通和联系。 
  很多流动儿童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抱着很高的期望,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通过上学学习知识来改变他们的生活状况,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但能够实现这个愿望的家庭却很少,更多的家庭力不从心。家长的文化程度和工作性质等在一定程度上都影响着孩子的受教育情况,很多家长忙于工作,对孩子的教育无暇顾及,孩子的家庭教育很缺失。面对这种情况,单靠学校教育是很难解决这些孩子的学习的。除了增强学校教育的连续性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整合也是改善流动儿童系统教育不连续、促使他们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10]学校应和家长进行更多的沟通,指导家长教育孩子,使孩子离开学校回到家中也能得到必要的家庭教育,而不是将其流于空白,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家庭教育的支持和帮助。 
  教师平时应对流动儿童给予过多的关心和过问,用教师的爱弥补其亲情的不足。营造一个友爱和谐的班集体,让他们在学校也能够享受到家庭的温暖。 
  • 认准易品期刊网

1、最快当天审稿 最快30天出刊

易品期刊网合作杂志社多达400家,独家内部绿色通道帮您快速发表(部分刊物可加急)! 合作期刊列表


2、100%推荐正刊 职称评审保证可用

易品期刊网所推荐刊物均为正刊,绝不推荐假刊、增刊、副刊。刊物可用于职称评审! 如何鉴别真伪期刊?

都是国家承认、正规、合法、双刊号期刊,中国期刊网:http://www.cnki.net 可查询,并全文收录。


3、八年超过1万成功案例

易品期刊网站专业从事论文发表服务8年,超过1万的成功案例! 更多成功案例


4、发表不成功100%全额退款保证

易品期刊网的成功录用率在业内一直遥遥领先,对于核心期刊的审稿严格,若未能发表,全额退款! 查看退款证明

特色服务
杂志社内部绿色审稿通道,快速发表论文
发表流程
论文发表流程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