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免费论文下载 > 教育科学 >
论文服务

从美学的角度看爱国主义教育与德育教育

时间:2012-04-07来源:易品网 点击:
  摘 要: 对于爱国主义,传统的教育方法主要是从德育方面入手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但是据受教育者普遍反映,代写硕士论文这种教育方法理论性偏强、生动性不够.本文从另一个角度---美学的角度来谈及爱国主义,并推而广之,浅谈美育与德育的关系.
  关键词: 崇高;悲剧美;爱国主义;美育;德育
  爱国主义是一个永不褪色的话题.在我国的德育教育体制中,爱国主义始终是其主要内容之一.传统的教育方法主要是从德育方面入手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但是据受教育者普遍反映,这种教育方法理论性偏强、生动性不够,结果导致教育效果不佳.本文从另一个角度---美学的角度,来谈及爱国主义,以增强其教育效果,并推而广之,浅谈美育与德育的关系.
  一、崇高、悲剧美和爱国主义的关系
  崇高、悲剧美均属于艺术美的表现形式之一,也是美育的一个方面;而爱国主义是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对祖国利益的维护,也是德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崇高、悲剧美和爱国主义,这三者虽然分属于不同的领域,但是它们之间却有着密切的关系.崇高是一种巨大的、雄伟的、粗犷的、豪放的美,是一种体现着冲突的、激荡的美.它是人们在争取真与善达到统一的实践过程的严峻冲突中获得的一种矛盾的,激动不已的愉悦感.
  从审美主体的审美心理特点来看,崇高感的特点是:人由震惊到振奋,从痛感到快感.英勇、豪迈、伟大,英雄主义人物可以看成是社会崇高的同意词,而这一切,都需要在尖锐激烈的斗争中才能体现出来.崇高本身是由感性认知趋向理性升华.那些自觉的为人类大多数的利益而赴汤蹈火、英勇献身的英雄,才会唤起社会的普遍敬仰,使审美对象产生一种崇高感."沧海横流,  方显出英雄本色";"天垮下来擎得起,世披糜矣扶之直"(郭沫若《满江红》),这才是真正的崇高.
  悲剧美是目睹正面人物受苦牺牲以后,激起勇气和信心的伟大的美.它的特点是:震颤感、畏惧感和超越感(本文仅谈"伟大人物的灭亡"的悲剧美).它在很大程度上类似于崇高感,给人一种激荡、动人心魄的复杂感觉.这种悲剧美中的主角,大都具有正面素质,一旦被摧残、扼杀、"毁灭"了,审美客体的激愤之情就不由自主地移情于其中,哀其所哀、痛其所痛、悲其所悲、憎其所憎,与主角不幸遭遇产生强烈的共鸣.我国第一个伟大诗人屈原的《离骚》就表现了这种美感.作者忧国忧民,最后以身殉志:"民生禀命,各有所错兮!定心广志,余何畏惧兮";"溘死而流亡兮!不忍此心之常愁".这种壮烈的悲剧美关联着作者最优秀的品质和最高尚的情操,给人以深厚的陶冶和启迪,是审美对象不由得与之同呼吸、共命运.
  使主体产生鞭策与激励的崇高感,到因目睹了人间大苦难,悲惨死亡而产生的一种震颤,撞击着人内心深处的麻木不仁,引起人的高度警觉,使人不致在尘世中浮沉,在俗世中混世的悲剧美,审美对象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
  社会、历史正在由自由王国向必然王国迈进.但是,人类不能完全掌握自身与社会,这就形成了历史与社会的悲剧.悲剧尽管在结局总不免有牺牲和毁灭,但它正是通过在这种牺牲毁灭中显示出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从而使"人"真正成为人.古往今来,那些具有正义、善良、进步以至伟大的正面人物,他们的要求和斗争在特定的历史进程中,顺从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体现了"历史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并在这一冲突中造成正面人物的毁灭.但审美对象正是在这种毁灭中体会到了激情被唤起,身临其境下悲剧中体现正面人物的倾覆与痛苦,体会到了反面人物的丑恶、凶残和暴虐,体会到了正面人物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情操,更体会到让人崇拜敬慕的闪光人性.
  审美对象的无限悲愤之情象江河的波涛一样由内心向外翻滚倾泄,从而勉励自己不断奋斗、不断拼搏、超越自我、超越有限、一往无前,不断有所作为、不计个人利益、不畏死亡,为实现国家和人民和利益甘愿奉献一切、牺牲一切,使其短暂一生变得更为充实、更为有意义.这就是从崇高、悲剧美中所产生的爱国主义.
  由此可见,这种爱国主义的产生是自然而然的,不需要教育者的强行灌输,而只需要教育者的着力引导便可油然产生,并在受教育者的心中不断升华的.
  二、美育与德育的关系
  美育是借助美的形象、美的感召力打动人的心灵、影响人的信念、理想的教育;而德育是引导和帮助受教育者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古希腊哲学家苏格尔底曾说过:"凡是符合人的功利目的的东西,既是善的,又是美的,一个人愈懂得美,就愈有道德"(这里"善"指德育,"美"指美育),可见,德育与美育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美育与德育的关系
  第一、美育可利用美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灵魂,提高人的思想境界.比较而言,德育是靠社会舆论和习惯的力量告诉人们该怎样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遵守社会行为的必要准则,它主要诉诸于理性;而美育是依靠形象的力量向人们揭示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它主要诉诸于感性.两者虽有区别,但目的是一致的.因为美育可引导出德育的效果,推动人产生向往真善美的情感,进一步激起竟相仿效对人类崇高行为的愿望,从而实现了德育的任务.
  第二、德育是为了培养人的高尚的道德品质.人的道德品质形成的心理要素是:知、情、信、意、行,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一定的道德认识只有在相应的道德情感的参与下,才能变成相应的道德行为.只懂得道德原则而缺乏强烈的道德情感,那么这些所谓的道德原则很难在实践中付诸于行动,也就无法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了.美育恰恰能激发人的高尚的情感.美育所激起的一定的情感促使相应的道德情感产生后,一方面可影响道德认识,使之变为实际的道德行为,另一方面对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的形成也起重要作用.
  第三、德育是以抽象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的形式出现并发生作用的;而美育则必须以直接可感的具体形象出现并发生作用.两者相互结合,使德育不再以抽象理性的形式展现自身,而是沉淀在感性形式之上,蕴含在感性形象之中.人的感情是由抽象概念引起的,所以,感性形象比抽象概念对人的感情激发更重要.这种感性形象使受教育者悦心悦意,在感情上认同,进而悦志悦神,在道德精神上领悟,它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第四、德育的内容可直接或间接地渗入美育之中,积淀在美感之上,而且德育的性质水平决定了美育的价值取向.德育中爱善恶的定势决定了美育的航向,使美育最终受理性的支配,以一定的道德认识、情感和意志为基础.总之,德育决定美育的性质和方向,并通过它来决定受教育者审美心理的性质和方向.
  (二)美育和德育相结合的好处.
  第一、德育借助美育,使德育的内容入耳入脑,不仅借助美育打开受教育的心灵,而且借助美育的感染力、趋向性,使德育内容在受教育者心中升华.这种升华是不需要刻意说服、刻意强迫的,是人们在浓厚的兴趣中,在无拘无束的自由心境中,在轻松愉快地倾心欣赏美中自觉自愿所接受的.
  第二、德育中运用美育,使理性的灌输变为生动的形象,使道德说服转化为道德情感.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受教育者培养和发扬积极健康的情感,获得各种真理和认识,抑制和消除消极邪恶的情感,进一步明辩是非、善恶、美丑,促进其思考、启迪其智慧,深化其对社会和人生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使这种情感更纯洁化、高尚化,从而进一步提高受教育者的生活情趣、美化其心灵、完善其人格,以更积极的态度投入到的现实生活中去.
  将美育和德育结合起来,具有明显确定的社会有益性.寓德育于美育之中,既使受教育者在美中得到了精神愉快美的享受,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其高尚的道德品质;寓美育于德育之中,不仅使受教育者在美的体验中乐于受教,而且有益于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总之,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使受教育者的视野不断开阔、认识不断深化、道德不断感化、心灵不断净化,从而促进了其身心健康,使教育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用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名话来结束我的文章:"赋予学生的认识和创造活动以及他在多种活动中的精神需求的发展和满足,以特定方向的审美教育涉及正在成长的人的精神生活的一切领域,审美教育同人的思想面貌的形成,同儿童和青少年审美和道德标准的形成,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
  参考文献:
  [1] 蔡仪《美学原理》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6年
  [2] 于友先《美学漫谈》河南出版社 2000年
  [3] 刘锋 《伦理美学》百花文艺出版社 1997年
  [4] 仇春霖《大学美育》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年
  • 认准易品期刊网

1、最快当天审稿 最快30天出刊

易品期刊网合作杂志社多达400家,独家内部绿色通道帮您快速发表(部分刊物可加急)! 合作期刊列表


2、100%推荐正刊 职称评审保证可用

易品期刊网所推荐刊物均为正刊,绝不推荐假刊、增刊、副刊。刊物可用于职称评审! 如何鉴别真伪期刊?

都是国家承认、正规、合法、双刊号期刊,中国期刊网:http://www.cnki.net 可查询,并全文收录。


3、八年超过1万成功案例

易品期刊网站专业从事论文发表服务8年,超过1万的成功案例! 更多成功案例


4、发表不成功100%全额退款保证

易品期刊网的成功录用率在业内一直遥遥领先,对于核心期刊的审稿严格,若未能发表,全额退款! 查看退款证明

特色服务
杂志社内部绿色审稿通道,快速发表论文
发表流程
论文发表流程
专题推荐